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笙图片 >> 正文 >> 正文

杜月笙第一次去港却遇到麻烦事,他竟没有照

来源:笙 时间:2023/5/26

淞沪战争后,杜月笙要远遁香港。他去香港之前,曾遇到过一个大麻烦,便是护照上要贴一张“标准照”,而杜月笙却一脸憔悴,难以照出满意的照片,幸亏一位老师傅想出了绝招,才最终令其勉强过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老师傅的绝招又会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淞沪会战共持续了3个月,上海沦陷了。对于淞沪会战,杜月笙同样付出了十分巨大的代价,一方面,杜月笙捐钱捐物,为前线抗日将士们提供物资补给,另一方面,他将门徒组织起来,组成“忠义救国军”,专门负责搜集情报以及从侧方阻击日军。

然而所有的努力也随着战役的失败而付诸东流,上海迅速被敌军占领,不幸成为沦陷区。杜月笙在上海的名望与地位,也引起了敌军高层的注意,为了能够拉拢杜月笙,他们采用了招抚与威胁并用的方式,企图令其为自己所用。但是敌人高层却打错了算盘,杜月笙早就接到了上峰的命令,准备前往港地避难,毕竟杜月笙不想打折脊梁而换来富贵。

众所周知,当时的港地属于英国管辖地区,想要去港,必须要有正规的护照才行。杜月笙在上海手眼通天,为自己与家人弄一些护照并非难事,但是有一个问题却难以解决,即在护照上附一张标准照片。

杜月笙一生不喜照相,他对这些“洋玩意儿”并不敏感,但是如今“标准照”已经成了硬性规定,自己还真是没有任何办法,居然连一张合适的照片都找不到。无奈之下,杜月笙只能吩咐门徒们上街寻找照相馆,准备补照一张照片,应付即将到来的护照检查。然而尴尬的是,由于兵荒马乱,昔日繁华的街上已经行人稀少,照相馆也全部歇业,挂起了打烊的招牌。

如此情形,令杜月笙有些困窘,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作为一介大亨,如今却连拍一张照片都无法实现。杜月笙急得直打转,而太太们则跺脚抱怨,只怪杜月笙脾气太倔,平时大家拍照的时候,他总是躲在一边,如今“照到用时方恨少”,耽误了眼前的大事。

正当大家都手足无措时,杜月笙的管家万墨林灵机一动,突然想到了一个人,此人曾是一位老照相师傅,据说此前还为慈禧太后拍过照片。不过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师傅已经隐退,住在老房子中颐养天年。万墨林曾与其有过交往,如今情况紧急,他只能将老师傅当作唯一的救命稻草。

幸运的是,万墨林以重礼相邀,终于请出了这位隐退多年的老师傅,更有趣的是,老师傅还特意将自己多年使用的老式相机带到了杜公馆。不过新的问题再次出现,当老师傅将相机架设完毕后,杜月笙在相机前的表现却有些不尽如人意。原来,由于一直以来的操心忙碌,杜月笙食不甘味,致使本来清瘦无比的身体更加瘦弱,一张脸俨然已经成了“葡萄干”,老师傅连续拍了几张照片,然后洗出来的照片效果都差强人意。照片递给杜月笙后,他这样说:“我现在看起来有点像小瘪三哩!”。

眼前的照片肯定不能过关,碍于杜月笙身份显赫,照片上的人像绝对不能太寒酸,否则与其社会地位难以相符。可是一个问题出现了,该如何令杜月笙的照片看起来更加饱满呢?老师傅想了半天后,最终使出了一个“绝招”,他找来一杯茶水,令杜月笙喝下却不入腹,只在口中含住,如此杜月笙深陷的两腮便鼓了起来,拍出的照片也令所有人都比较满意。

从这张珍贵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杜月笙虽然清瘦,却两眼有神,不仅如此,由于口中含有茶水,脸上的肉也稍显饱满,而且耳朵也显得特别大,不少外国人还因此称他为“大耳朵杜”,意为有福之人。由此看来,杜月笙还真的要感谢这位已经退休的老师傅,毕竟这张照片对于杜月笙本人以及后世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