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是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词中流露出晏殊对于流光的感叹,对于命运的接纳,对于生命的感悟。
作为一位承平时期的宰相,晏殊看惯了人生中的浮沉和荣辱,因而也增多了一份对于命运的思索,对于心境的平和。
接纳否定,人生本没有一帆风顺。在仕途中,晏殊曾经屡次被贬,而他从没有因为被贬而心生怨恨,疏于政事。
在遭受贬谪时,晏殊总是深刻反省自己,他说,“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人生的路很漫长,不可以一时一地的得失为意,而要有静观流水的耐心,也要有仰望苍穹的辽阔。
即使在被贬时,晏殊也依然大力兴办教育,扶持书院,培养优秀人才。
而晏殊自己,更是手不释卷,他一生的书卷气,既给了他以过人的才情,也让他在浮沉多变的人生中多了一份容纳,一份思索。
接纳平淡,简朴自律。晏殊以神童的身份出仕,而且又贵为帝师,受到了皇帝和太后的恩遇。
但是,晏殊从来不尚奢华,而是一直保持着简朴低调的生活作风。
初入官场时,晏殊看到,京城中的许多官吏都喜欢宴饮游乐,歌酒纵情。
但晏殊却带领着自己家的子弟学习诗书礼仪,从不涉入那些笙歌燕舞的繁华场所。
晏殊不仅自己谢绝游乐,崇尚简朴,而且,他也教育自己的子女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
晏殊的女儿宴清素在嫁给寒微出身的进士富弼后,始终勤俭持家,从不戴珠佩玉,与人进行攀比。
即使在参加宫廷宴会时,晏清素也衣着朴素,富弼曾经向晏清素感叹说,“你真是我的贤妻呀!”
晏殊在晚年时,官高位重,极受仁宗皇帝的礼遇。
当晏殊病重时,仁宗想要前去探望。
晏殊知道后,立即让人代自己上奏仁宗说,“我已老病,很快就会痊愈,不值得陛下您为我担心了。”
不炫耀,不奢华,晏殊始终以一颗简单的心对待富贵,对待生活,在平淡中建构心灵,在诗书中寄寓深情。
接纳诗情,不急不躁,珠圆玉润。《论语》说:不知诗,无以言。
作为读书万卷,学养丰富的名臣,晏殊不仅在诗词中打磨自己的心性,也在诗词中感悟生活,思索人生。
晏殊为人刚直,从不趋附权贵。
宋真宗病重,宰相丁谓想要独揽大权,让晏殊起草罢免寇准的诏书。
晏殊以自己“身为外制,不敢越职”为由,加以拒绝。
晏殊在自己的词中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在人生的漫漫路途中,晏殊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坚守。
但是,在明争暗斗,相互倾轧的官场上,晏殊始终收敛自己的锋芒,以温和圆润,彬彬有礼的态度对事待人,最终成为一代名相。
人生中可能有起伏,人生中可能有波折,人生中也可能充满许多诱惑和不平。
读一读晏殊,听一听他夕阳下的沉吟,秋日里的轻歌;看一看他园林中的徘徊,风雨中的寻觅,我们或许对生命就多了一份包容,一份淡泊,一份平和。
当腹中有诗时,则无语不可成诗;当心中有画时,则无景不可为画。
把心中语化为诗,将眼前景融为画,晏殊的心胸,晏殊的才情,晏殊的思索,在淡淡的语句中,在苍茫的画面里,让我们领略诗与画与美的境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