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骏国乐在演奏毕玉奇先生的《山林》。
到了博山已是三十一号(年1月)夜里十点了。
深冬,寂静的小城内,人们习惯了早睡,沿河路上只剩下树上的彩灯,寂寥的眨着眼睛。适逢腊月十五,年一见的蓝月食,从月亏到呈蓝色,终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啊!这似乎昭示着我们与毕玉奇老师的音乐结缘终将会是皓月当空,洒满大地。
车拐进人立大厦,一眼看到毕玉奇老师清瘦的身影。来的路上,他一直在和我通话“快到了吗?还没吃饭吧?”听得出他在因为我们到达博山后,饭店都打烊了而着急,而电话的那一头一直说“来了就好!都安排好了!”
办好入住,“八骏”分乘四辆车去为了我们延迟下班的‘城南食府’,都是毕老师朋友的车接车送,而这间店也是受毕老师拜托专为等我们的。
当热乎乎的博山饺子上桌的时候,家的温暖蔓延开来,如同回到儿时姥姥居住的胡同尽头的四合院……那晚,倚枕孝妇河,我睡的很沉。
“八骏”此行,是受邀参加“五洲四海博山人”春晚的演出,曲目中有《九儿》和毕老师的新作《琉璃》中的《山林》一曲,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首首演作品,毕老师和挚友闫百利先生为大家安排了一上午的参观,人立琉璃博物馆、颜文姜祠、金祥琉璃、炉神庙,让大家体验音乐中所描述的炉匠生活。
烧制琉璃的八卦炉
金祥琉璃的展厅里,大家在一件件工艺品前久久驻足,在燃烧着烈焰的八卦炉旁观看琉璃制品的诞生过程,那流动的色彩、闪烁的光泽、分明的层次、梦幻的深意,不正是毕老师笔下的山林吗?
八卦炉的炙热,轰鸣,给了这群音乐人新的灵感……试想,一群乐者,手持八音,在忙碌的琉璃工坊中,身旁穿梭着光着膀子大汗淋漓手中幻化五彩神石的工匠,音乐在这火的艺术间流淌、迸发,或激昂、或忧郁、或隐忍、或愉悦,音符与火花碰撞、和融、炸裂、焕彩……
为了演出的质量,八骏的艺术总监,年过七十的刘锡钢老师和方圆老师下午赶到博山,给予首演前最后的把关。演出前我们为毕玉奇老师专门演奏了一遍由他作曲的《山林》!
刘锡钢先生与毕玉奇先生(右)。
八骏引以为傲的艺术总监刘锡钢老师在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几十年的音乐生涯中,为前卫、央视、北舞等各地的专业音乐团体创作了几百首乐曲,是一位追求音乐独特风格的作曲大家。一个月前他拿到毕老师提供的乐谱,已经在音符之间对毕老师有了个印象,那是音乐语言互动而形成的情感交流,为音乐人独有。
在条件极其简陋的化妆间,屋子里挤满了人,毕老师摘下帽子和挚友闫百利先生在狭窄的空间里安静的坐好,音乐响起的瞬间,那种仪式感,让每个人都莫名的紧张起来。
依常规,“八骏”的成员都是从国家级音乐院校经过系统教育出来的,均经过二十多年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舞台经验丰富,现在又是教育岗位上的专业工作者,作曲家和指挥家都接触了许多,但是业余音乐爱好者写的曲子,我们是第一次演奏,此前大家都欣赏过毕老师的《乡籁》,正是从“秋谷高风”和“岭上云”中,听到了这位博山人,这位六旬长者对家乡的情感倾注,已经是心怀敬意,所以这次演奏前,八骏的成员是有点忐忑的,担心音乐效果达不到毕老师追求的那种空灵梦幻的艺术效果。
八骏国乐全家福。
音乐缓缓进入,演奏家们眼前浮现出的是火红的炉口,魔幻般的加工,红珊瑚与绿竹林构成的抽象艺术造型。“山林”的旋律在流淌,演奏家的心绪在涤荡,如果说音乐是人类语言的最高表达形式,这次演出之前的演奏,应该是一次心灵感触的直叙。
音乐声中,毕老师流泪了,捂着脸哭了起来,那哭声中应是五味杂陈吧,这多么年来,为了在自己六十岁生日的时候给家乡献上自己的一份礼物,他历尽的甘苦,受到的磨难,遭遇的坎坷,唯一的目的就是给这个生养自己的山城留下点什么,他给自己的担子太重了,他应该释放一下了。
曲毕,他鼓掌、拱手、而那忍不住的热泪,那质朴的真心感动了所有人。刘锡钢老师,方圆老师,一名聆听演奏的阿姨,乃至每个演奏员都落泪了,为音乐而落泪。
毕老师说,那一刻就像第一次见到孩子,一个漂亮的孩子。
演出现场,由于话筒的原因,演奏者互相听不见对方,深为遗憾。这也让我们更加期待唱片《琉璃》的问世!
这些来自国家级音乐院校的演奏者,对毕玉奇先生的乐曲充满了敬仰。
回到酒店已是夜里十点了,毕老师匆匆赶来,手里多了两个黑色塑料袋,里面是一堆印章。我能想到在寒冬夜里,玉奇先生弯着瘦弱的身躯,一刀一刀,从碎石崩裂之间镌刻出的十几枚印章,他用这种方式来记住每个演奏者的名字,更是隆重地书写演奏者的名字。
回青岛的高铁上,“八骏”的演奏家们依然回味在过去的二十个小时的经历,共同的话题集中到了一点:接触了毕老师,让我们重新定义“君子”二字!面对一个爱好音乐的同路人,我们“八骏”能为他做点什么?刘锡钢老师的话代表了所有人的感受:在这个所谓平凡的文人面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感到渺小。
我们羡慕博山,有这么痴心于家乡的文化贤士,他是这个山城的文化财富,我们作为艺术工作者与此有缘,该是多么的荣幸。此番深情厚意以何为报啊!只能用同样的真心,借毕老师的音乐回报先生!我们有这个能力,有这份情感,愿意和毕老师在音乐道路上结伴同行,以后不管走到哪里,毕老师的作品都会出现在“八骏”的节目单中。
“八骏”向毕老师叩首!短短二十个小时的接触,《山林》的乐音在耳边轻舞,依然是那么清新,那么梦幻,那么走心……
艺术总监刘锡钢
附录:国家一级作曲家刘锡钢给毕玉奇的来信。
尊敬的毕老师:
您好!
你给我的信郭亮老师已经转给了我,真的令我很感动。从你听完“山林”乐曲后的感人的一刻我就认定你是最可尊敬的人,恰似一滴山泉之水,映射日月、万物生辉靠的就是那份纯洁。你长期深入民间,甚至用几年的时间反复磨练一首乐曲真是难能可贵!你是用心在书写对音乐的崇拜,你用虔诚构建美好的旋律,同时也感动着我和八骏国乐的好友们,真的很感谢您,让我们学到了“音乐之外”的东西,这份真情会让我们永远珍藏在心。
谢谢您的书法和纂章,我们聊以表达的就是真诚与合作,祝愿你的作品大放异彩!
祝您幸福安康,大顺大利万事如意!
致敬!
刘锡钢
0210
乐队简介
“八骏国乐”
以中国传统的“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为基础组建的国乐团队.八类乐器也应合最初八位演奏家的联袂,他们是来自青岛高校的国乐专业教师,学历均在硕士以上,因为兴趣与理想而集结。经过大剧院的《创团音乐会》,五王大赛金奖的历练,乐团由原本的“国乐八骏”成长为现今的“八骏国乐”,成员也增加至现在的12位。
作者郭亮
作者简介
郭亮
青年指挥家、笙演奏家、中国海洋大学艺术系民乐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民族管弦乐团常任指挥;八骏国乐乐团团长;韩国国立全北大学笙专业客座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后留学俄罗斯、韩国,指挥博士毕业。创作改编《胶东人》《梅花》《跑马山印象》《蟾津江的黎明》等多部民族音乐作品。出版《簧舞~郭亮笙簧音乐世界》《国乐童谣》等演奏专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