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天赋过人,少年成名父亲是大学士苏轼的学生,不仅得到苏轼的真传,才气逼人,还喜欢藏书。母亲出生在当朝状元家庭,饱读诗书,蕙质兰心。
相传,李清照的抓周礼上,抓的是毛笔,而长辈将物件调换了位置后,李清照仍旧抓起了毛笔。书香门第出生的她,读书写字是常事,但这抓周结果却成为她的人生的伏笔。
书香门第与优秀的基因的结合产物,李清照也没有辜负这些优质资源。
《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将一个情窦初开少女的青春活力、好奇、娇羞,还有一点调皮,在每一个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小年纪的丫头片子,逼人的才气,把当时很多成名成家的前辈直吓得瞠目结舌。
王灼云:“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清朝王又华在撰写的《古今词论》中曾引沈去矜所言,“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将李白、李煜、李清照相提并论,可见其对李清照的推崇。
不惧世俗,真性情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古代闺房之事,多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般娇羞欲语。道德准则是给女性制定的不可逾越的教规,在宋代这个程朱理学盛行的时代,这种限制更甚。
而李清照却大胆地突破了女性表达的禁区,直接而真实地书写女性生命的自我欲望,展现对自然健康的情爱欲求。
《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植郎,今夜纱厨枕塑凉。
真实地表现出了女子一种直面本能的生命欲望,没有半点田倪、遮掩和刻意扭曲之态,李清照无疑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先锋,在封建礼教压制下是众多女性的独特向往和独特追求。
赵明诚外出,恰恰又是重阳节,李清照思夫心切,写了一首《醉花阴》寄给丈夫,直言自己的相思之苦: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最为恣意,也得罪大多数士大夫的事情——49岁时二嫁。在二嫁天后,她发现张汝舟所图不是她的人,而是她的才名带来的利益,以及窥视与她和赵明诚整理的文藉。她果断地提出离婚。
根据宋代的法律,子女告父母、妻子告丈夫,首先自己要进监狱关3个月。为了摆脱这个恶棍,李清照宁可自己坐牢,也要把丈夫告进去。
山河动荡,爱国之声活跃在两宋之交的时代,易安居士李清照的一生注定大起大落。公元年,李清照时年44岁,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李清照凄苦的后半生开始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她之所以能写出这些传颂千古的名句,正是因为她后半生经历了国破家亡等坎坷与不幸。
而就是在这种山河动荡的时局下,激发出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她用笔做战斗武器叩动人们的心弦,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势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鼓舞时人斗志,告诉人们无论生死都应该昂然屹立于天地之间,将血泪寄山河,洒东山一杯土。
清人俞正蔓对此评价说忠愤激发,意悲语明,所赐者众,(《癸己类稿·易安居士集》),高度赞扬李清照的爱国精神,李清照作为一个女子,敢于干预围房以外的世界,这份勇气和胆识就是虚伪、故作深沉的卫道士所不可企及的。
李清照的才华,李清照的家国情怀,李清照的胆魄骨气,李清照的不惧世俗,足以让那个时代失色!
笔者不禁将她与林徽因联想起来,这两人若是能对话,同样是才华出众、同样是天才少女、同样的爱国情怀……她们必定成为密友。(此为笔者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