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显是明太祖洪武十八年()乙丑科状元,他自幼俊秀,一心向学。他以建州举人身份进京赶考的那一年,途经武夷山,突然腹痛难忍,病倒于道,巧遇天心岩旁永乐禅寺僧人。僧人以寺里精制茶叶冲泡喂饮,得以痊愈。后来中了状元,一日看尽京城花,衣锦还寺报恩情。
状元郎一行敲锣打鼓,热热闹闹,沿着丹霞巨石耸立回旋的深山峡谷,迤逦而入。这条叫大坑口的峡谷,一路溪流淙淙,山峦走势,宛若游龙。山高蔽日,水碧润山,草木葱茏,花香沁人。
一山环水抱山窝处,岩壁半腰缝隙开裂,碎石风化,不知过了几万几百万千万亿年,变为砾石岩土。三树茶树就静静立在那里,一捧岩土立根,涓涓山溪养气,雾霭流岚拂面,幽兰野芳育神。
自道学兴起,到魏晋佛事盛行,道士、僧人占名山修身养性,成为惯例。名僧占名山,名山有名寺,名寺出名茶,名茶园多出于寺院旁。
清陆廷灿曾引录《随见录》中言:
武夷造茶,其岩茶以僧家所制者最为得法。
僧人常使猕猴采摘。猴类即使再聪明,也不懂分类分拣道理,嫩芽柔叶、粗枝老叶乱采,扔下崖壁了事。寺里顺其自然,制成茶叶。一为修禅不昏睡,身轻神爽,二为治病救人,广大佛事。
丁显攀上半壁,将身上大红蟒新科状元袍披在茶树上,绕树三匝,虔诚行礼。
状元不忘一碗茶的故事传扬开来,人们就把这三棵茶树取名为“大红袍”。临行,僧人还用锡罐装了一罐茶叶,给他带回京城。恰巧皇后患病,请遍御医医治无果,丁显献上那罐茶。皇后身体康复,明太祖朱元璋大喜,赠龙袍一件,命丁显再赴武夷九龙窠给“大红袍”披挂,以旌救命之功绩。
两次“大红袍”加持,这三棵茶树从此美名远扬,成为御园贡茶。
其实,史料记载,丁显于洪武十八年()中状元,而明太祖朱元璋唯一的皇后马皇后于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寝中得病,当月丙戌日(年9月18日)即去世。
即使是附会,也并不影响“大红袍”里所蕴含的治病救人慈悲心和知恩图报感恩心的传扬,更不会影响“大红袍”在国人心中的位置。
小小一片树叶,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与历史,寄托着人类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引导人们由物欲走向清静的精神世界。
这些,哪里是流连于青楼楚馆、追求笙歌燕舞的风流才子柳七喜爱的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