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笙图片 >> 正文 >> 正文

美丽乡村,采访走过三百苗寨的人

来源:笙 时间:2022/12/4

DongbYenfDlibBel

被采访人:龙哥/采访人:东银西博

采访时间:年5月9日

前面的话

龙哥是一个热心肠的朋友,游走在苗疆腹地,常拍到很好的照片。我说你走过这么多地方,这么多村寨,要不我们详细聊聊,所以就有了这个“聊天”记录。“聊天”内容涉及苗疆腹地的节庆、语言、民风等多个方面,可资于研究苗族、了解苗族或想去苗疆旅游的朋友做个参考。由于有点忙,十几天后才基本整理好。

一问:长期游走苗疆,现在为止,你去过多少个苗寨,有做过统计么?

答:还真的没有统计过。要走完还得花几年,我已经走了四年,只走了具有代表性的苗寨(这里主要指自然寨)。苗族人口多的村寨,我大多都去过了。我估计黔东南的苗寨,至少应该有个,我在黔东南主要是去了凯里、麻江、台江、雷山、丹寨、从江、榕江、黎平、黄平、镇远、施秉、剑河、三穗等十三个县市,没有去过锦屏、天柱和岑巩的苗寨;黔东南之外的地方,去了紫云、六盘水、毕节。

最多的一个月20多天都在外面,一个月起码有走过20个寨子,当你用脚步来衡量的时候,你会发现黔东南太大了,走不完。这样看来平均一个月估计也得七八个寨子,四年下来,除掉过年期间回家陪家人,估计一年有十个月是在外面的,这四年下来,你走的和路过的地方大概三四百个以上的村寨了。

黔东南分县图,红色的是龙哥走过的区域

二问:你去过的地方中,对于苗族节日来看,你感受最震撼的是那一次?

答:其实我主要是没有目的性的走,并不是田野调查,如果语言(苗语)通的话,我会多待一些时间,多交流一些。最震撼的就是刚才我给你说的那一次,下大雨了几千人没有一个人去躲雨,这事情发生在年加榜地区加车大寨新米节之时,我去年和前年都有参加。新米节,其实就是和我们这边的尝新节、卯节一样的意义。

苗族同胞吹芦笙苗族同胞雨中吹芦笙雨中芦笙舞

在加车大寨的新米节,是需要到那篇梯田上祭稻的,村里的人祭稻回来,然后每个寨子祭“依堆”,最后要去芦笙场准备举行吹芦笙仪式,不料正好来了一场大雨,雨非常大,那些躲在风雨桥的游客都淋湿了,可想而知芦笙场上的人必定是全部湿透了,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下场,继续吹奏芦笙,他们不是为了给水表演,只是诚心的去吹奏祭祀。这就是敬畏之心,苗族对待天地自然,饱含信仰的敬畏之心,因此他们不能退场。所以那位深圳来的姑娘,目睹了这一切后,感到特别震撼。

在此之前,他们周围的每一个寨子都全部换新芦笙,到新米节的时候,周边方圆几十里的苗寨都来,所以会有千人芦笙场的震撼场面。他们的芦笙跟凯里这里不一样,不是每个人自己有一把,他们是集体的芦笙。

苗族乐器芒筒

关于“依堆”:是一个土石包,加车的“依堆”就是苗文规范字的dliangbdab,意思就是土地神,据说重大事件比如战争等为了保平安首先祭“依堆”,然后才能出征。笔者后查资料,猜测依堆,可能是这个“舍歹”,贴出供大家参考。

舍歹的资料

新米节的活动仪式顺序,岜沙的和加车的不一样,岜沙是出去比芦笙之前,先吹芦笙绕寨子一圈,然后到山上面朝东方向吹芦笙,气氛非常感人。

我还有一次经历,春节期间,从江计划乡那边的年轻人打工回来,每天晚上大家都在芦笙坪上吹芦笙要到通宵。我在丹寨排莫的时候,看他们跳芦笙也是冒雨跳到4-5点,我搭帐篷睡旁边,这个没有亲眼见过难以置信,他们的芦笙集体性很强,对芦笙非常热爱,非常虔诚,也非常令人震撼,也很感人。当我我看到他们冒雨吹芦笙、以及很多小孩都会吹芦笙和笀筒的时候,我坚信,芦笙文化在苗疆腹地月亮山地区,至少这几代人还会传下去。

月亮上的梯田群众集合吹芦笙在梯田上祭祀吹芦笙围着依堆吹芦笙芦笙队进村前奏芦笙村口夹道相迎芦笙队进村敬酒仪式边进村边吹芦笙进村吹芦笙打扮一新的当地苗族姑娘苗寨吊脚楼芦笙队树下祭祀高耸的芦笙开始吹芦笙大广场聚集吹笙人山人海的芦笙会场小朋友吹芒筒众小朋友吹芦笙小朋友吹芦笙

明年的榕江摆贝苗族鼓藏节据说吹芦笙,跳芦笙也是三班倒。所以说要了解芦笙文化还是去从江、榕江走走。大歹谷坪一带的苗寨,每年农历11月左右都有三天芦笙节,传帮带做的很好,也是一个可去之处。

笔者注:看到这些小朋友吹笀筒、吹芦笙的时候,我深深的被震撼了,你看他们多认真,而且是真真切切的喜欢,所以去做。我想只要我们苗族的新生代还对这个感兴趣,苗族的文化就还能继续传承下去,我虽然非常忧虑,但我有信心。

广场上集会吹芦笙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当地女子服饰老人和小朋友的服饰小女孩的服饰小年轻的服饰小男孩的服饰

三问:你去过的地方,哪里的语言(苗语)和你相通?

答:我本人是台江人,榕江的计划乡、榕江的两汪,听懂60%,加榜页听懂一些,岜沙听懂少。我发现一个现象:离我老家近的地方,我未必听懂得就多,我觉得有点奇怪。岜沙的不容易听懂,其他的都听懂多一些。岜沙就在从江县城周围,我不容易听懂,然而更加偏远的计划乡,我居然听懂很多。还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和老人容易交流,大部分苗寨,基本可以和老人交流。包括榕江的摆贝也听懂很多能用苗话交流。

又问:我也很奇怪,我去了也不少地方,是可以和老人交流的,年轻人则不行,即使他们会苗语,也不容易沟通。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在黔东南,各地区的苗寨,只要你待了一段时间适应一下当地的口语,基本上就是可以通行的,也就是说,其实苗语在黔东南的苗寨,可以说在黔东南的苗族地区,苗语基本上是可以通行的?

答:是的,没有错,苗语基本上是可以通行。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加鸠加鲁一带的苗族口语,我在没有喝酒之前听不懂他们说话,但是喝酒后居然听懂很多。这个情况很神奇。我去黎平的时候,平寨居然也能听懂,地坪也能听懂点。我的方式就是慢慢摸索他们的发音,然后根据其他地方接近的去套。

在行走的过程中,我发现黎平的侗寨居然说有苗话的。在黄岗侗寨那里,我在侗寨里听他们打招呼,问她们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居然和苗话一样。后来了解他们这边有几个苗寨,都属于双江镇的当然也不能说他们是苗语的侗寨,是有些语言受到了苗语的影响。

麻江的河坝瑶族说的是苗话。最远的是荔波大瑶山深处的懂蒙白裤瑶,他们说的瑶话,我也有点懂。

榕江的到朗洞地区苗话和台江的近一点,榕江县城的高武高文说苗话也听懂。高武高文在榕江,县城后面30公里处大山上。高武很大,估计有-户,非常传统,今年正月初六带摄影团在那里过节。这里的服饰和计划的阳开,计划,加宜,八开服饰差不多。

高文高武的芦笙会高文高武的芦笙场高文高武的女子服饰外国游客与苗族小女孩合影当地女士服饰

笔者注:总结起来,龙哥的经历有着几个经验:

1、在黔东南说苗语,和老人交流比较容易,年轻人则不容易,即使他们会苗语,也不容易沟通。

2、在黔东南,苗语中部方言内部差别不大,基本上可以通行各个地区的苗寨,可以说是通行苗疆地区的语言,口音差别可以忽略。

3、有一些地方的苗话,在没有喝酒之前听不懂他们说话,但是喝酒后居然听懂很多,这个很神奇,有待考察。

4、最初交流的方式,是慢慢摸索他们的发音,然后根据其他地方接近的去套,逐渐大家就可以苗语交流了。

5、瑶族的话和苗族的话非常接近,有一些地方的瑶族其实说的就是苗语。

进入阳开苗寨的羊肠小道

四问:在外地和同胞的日常交流中,你最感动的是哪一次?

答:这发生在没有通公路的苗寨——法国人拍的纪录片的地方,我们徒步2小时过去,恐怕是黔东南少有的不通公路的村寨了。发生的事件中,最感动的一次就在这个寨子。

入村的山路

法国人拍的纪录片,在世界有13个,而这个寨子是亚洲唯一的一个。到现在没有通公路。拍摄地点就在榕江的计划乡计划村阳开苗寨,苗话叫VANGLKHAT。

村里的小男孩

这里的乡亲很善良,但也有一些封闭,听我说苗话他们竟然问外面还有苗族。

村寨远眺阳开苗寨的梯田阳开苗寨春耕云雾缭绕如仙境的阳开苗寨

我第一次去是晚上10点到达,然后大家都睡觉了,我去敲门,村长起来煮饭给我们吃,然后拿一壶酒给我们喝完了。第二天要走的时候拿钱给他死活不要,我说给小孩他也不要。每次他知道我路过这里不去他家吃饭都说我。

苗寨的火塘

刚刚五一从这里回来没去他那里,他知道了都说我。我因为带人去,怕吃饭了,给钱不要。还有这个村有一个小伙子姓韦也很热情,喊我去吃饭不收钱后来被我说了才要,他和我一样大,现在已经是爷爷了,遗憾的是去年搞房子被手枪搞到一只眼睛瞎了。

受访者(左一)与当地人合影

每次老乡都说不要给,喊算账也不算,我自己按外面的标准付给了,游客觉得太便宜了。因为他们东西好吃没有污染,所以游客觉得太便宜了。但是我考虑了许久,觉得也不能多给,给多了,担心以后去他们心里会有变化,就和那些过度商业化的村寨一样,就按照朋友一样的情况给他们。

问:乡亲们纯朴这是好事,不过有机会给他们带来收益。这个有时候感到很矛盾,我们内心希望大家收入高,倒是又担心有一些变化,我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办法。

答:是的啊,可以提高收入,但不能丢失了淳朴。

问:我想是不是这样,通过别的方式开解决他们的收入,而不是旅游,文化变成纯旅游的话,内心就会变化。

答:这个苗寨好像没有啥,米拉出来太远,特产是有季节性的。他们米是很好吃,竹笋更加好。

问::政府有没有计划通路?

答:路通了就不好了,没有计划修路了,通路了别人就不怎么去了就跟梵净山一样,不用爬直接上去就没有挑战性了。这样给人的印象——阳开苗寨是最后一片净土,最后的自然农耕。每个人到那里真的很放松。

问:各有利弊,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村里的乡亲们怎么想?

答:政府有政策搬家,他们都不愿意搬家,现在又修很多木房了。

问:我可以把你的思路梳理一下,其实可以学习韩国,他们有一些民俗村,就是原滋原味保持。阳开苗寨,可以作为传统苗寨的代表,申请作为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专门为了保持苗族原生态的传统生活风貌。

答:现在榕江政府也在保护,这点我觉得榕江比哪个县都做得好,榕江的很多苗寨和侗寨的风貌保持的很好,不是因为没有钱修装砖房,而是政府引导得对。比如摆贝那么大的苗寨都没有砖房,户的苗寨没有砖房,实在是令人震撼。

问:现在黔东南北边,基本上就都改砖房了。

答:是的,保存好的就是南面了。据说,月亮山有99个苗寨,我估计不止,我还继续在走,我很喜欢这份工作。

宛若仙境的阳开苗寨鸟瞰阳开苗寨

五问:你主要是从事什么具体工作的龙哥?能不能透露一下。

答:我主要做黔东南乡村旅游,最主要做民俗摄影旅游,带着喜欢苗族文化的去深度摄影,摄影团有来自全国各地,现在有一部分台湾的。现在很多旅游都走景区,我们不一样,平时就是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