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连结民族情感重要基础,近年来,珙县探索搭建“六个一”工作机制,充分挖掘和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增进各族群众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推进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一是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组建成立珙县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县级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谋划全县文化传承保护工作。
二是组建一套工作专班。围绕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事业繁荣需求成立专班,定期研究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累计普查非遗项目7大类余个,收集非遗项目实物余件,有省、市、县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名,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三是培养一批专业队伍。依托农民文化理事会、苗研会等社会组织,挖掘和培养一批专业文化传承队伍,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吸纳乡土文化人才人,各类演艺人才余人。
四是建设一批展陈场馆。差异化建设一批文化展览室、展陈馆,创建了珙县农耕文化传习馆、烈士纪念馆、珙州国医馆、乡愁记忆馆、非遗文化展览馆等传统文化传承展示馆7个,打造了以“麦秆画”“苗族蜡染”“苗族古歌”“珙石雕”“镂印版画”“李氏正骨”等为文化主题的传承基地16个。
五是制定一套保护方案。建立文化传承保护方案,通过书籍整理出版、音频视频制作,利用现代化数字手段加强优秀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出版《四川珙县苗族蜡染图谱》《珙县民俗文化》等非遗图书、电视纪录片,整理相关文字资料20余万字、图片资料余份、音(视)频资料70余小时。
六是开展一批交流活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定期组织开展苗场节、西部苗族芦笙文化节等活动,改编传唱的古歌《亚罗卡德罗》、原生态歌曲《朵荡之哟》、歌舞节目《苗蓝》等在国家和省级文化交流活动中多次获奖,各族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不断增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