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宋朝的都城汴京,繁荣到可以称为大都市。
在这个大都市里有一个刚结婚的女人,对她来说,这个春天很美好,很温馨。女孩的悲伤和焦虑一扫而光,她只想和丈夫在这个美好的地方共度时光。
这个女人有一个让后世之人都会知道的名字。
李清照。
她的丈夫叫赵明诚。
李清照宋代婉约词派代表人,被誉为史上第一才女。有些人可能会不了解她的经历,但一定阅读过她的诗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的文字是如此细腻,把沉醉之态跃然纸上。
她一向用词很到位,有一种在内心回荡的力量,一旦你读了,你就难以忘怀。
清朝,有人曾评价李清照的词说: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可见她的词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但无论李清照多么有才华,她终究只是一个女人。也有着自己的小情绪,更有着一颗想要接受爱情、与爱人一起变老、寻求真正温暖的少女心。
好在,赵明诚的志向和她是一样的,正符合李清照想要的简单温馨的生活。
李清照是洒脱的,是朴实无华的。她只写她真实的自己,雨后,李清照向丈夫示爱,写下了云雨词《丑奴儿》。用词独特而大胆,令人回味无穷。
二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在李清照的写的词中,风雨的天气都充满了人情,风带来一丝凉意,雨水冲刷掉人的疲劳。
今晚李清照的内心是开心的。
她与赵明诚都是官二代,她的父亲李格非是礼部员外郎,她丈夫的父亲赵挺之是礼部侍郎,后来成为宋朝宰相,他们也算是门当户对,是大家都支持和祝福的夫妻。
在当时的汴京,还没出阁的李清照,就已经是出了名的才女了。是那时候男人们都想要娶的才貌双全的完美的女子。
但是,在古代,想要结婚,必须得到父亲的同意,否则婚配是不可能的。
虽然李清照和赵明诚是相知相爱的,但他们的父亲在政见上并不一样。赵挺之一向支持王安石的改革,与奸臣蔡京也交往过密,但李格非却是苏轼的门生,与两人是死对头。
不过在权衡利弊之后,赵挺之发现联姻李家是有利的,即使王安石改革失败,也可以依靠李家的关系,在朝廷上站稳脚跟,于是就同意了他们的婚姻。
不管父辈怎么想,李清照与赵明诚终究还是成为了眷属,令人羡慕。
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或许遇见了爱情,就会觉得世间一切都变得美妙。这时李清照心情舒畅,弹完笙簧,就对着镜子涂了薄薄的一层晚妆。她打扮这么精致就是为了等赵明诚,晚装只为他一人。在赵明诚眼中,李清照是他一生的牵挂。而李清照也付出了全部爱意,无论是赵明诚日后离开她,还是李清照日后嫁给另一个人。
生活充满变数,温暖是有限的。可正是这些短暂的温暖坚强着李清照的后半生。
李清照喜欢金石字画,是因为她知道赵明诚喜欢收藏这些。
他们经常去大正国寺周边的文物市场收集古董,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开心得像个孩子。
四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正在等丈夫进屋的李清照,正好看到了自己的穿着。绛绡缕薄的睡衣盖住了犹如冰雪的肌肤,她阵阵清香,连她自己都为之陶醉,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李清照的装扮只在为赵明诚。
和赵明诚在一起的时候,李清照是幸福的,也是欣喜的,甚至美貌可以惊艳到自己,但这样的人生太短暂了。
金兵进入中原后,李清照和赵明诚不得不南下。在颠沛流离中,夫妻俩毕生收藏的金石字画,不是丢了就是烂了。这还不算什么,让李清照更加寒心的是,当她的丈夫赵明诚受朝廷重用抗衡金兵时,他不顾百姓安危,不战而逃,就连李清照也被他遗弃在城里。
赵明诚的这种做法在李清照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阴影,她觉得丈夫可以和项羽一样是真正的男子汉,可结果正相反。
五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在自我感觉美好后,李清照笑着对赵明诚说道:檀郎,今晚的竹席真的很凉快。檀郎这个词,最初用来形容美丽的男子潘安,后来代指女孩子的心上人,李清照如此爱称自己的丈夫,可以窥见她的羞涩之态。用竹席凉来委婉的催促丈夫来睡觉,她的意思很明确,被后人看了那叫一绝,是别具一格的云雨词。
在古代那个封建时期,能写出如此的诗词来,对于女性来说真是破天荒,可见李清照的大胆前卫,也更能体现出李清照对丈夫深深的爱意。后世对这首词多有贬损,认为这不应该出自‘缙绅之家妇女’之口,但不论后人如何评价,李清照当真是真性情且率真之人,古往今来又能有几人能与其比肩。
六
李清照是洒脱的,自始至终未曾改变,她不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为世俗看法而改变,只是在坚持写自己内心的想法,她是真实的,是接地气的。她的词写的是日常的生活,更显得平凡而伟大,这不也是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吗?没有矫揉造作,那么的清新自然,在她那灵魂深处,燃烧着温暖的火焰,照耀着世人,将不是高雅的事变得高雅,将高雅拉回到了民间。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