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魏晋寒
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情况下,努力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当你感觉轻松、惬意、且并不痛苦的时候,你的努力或许是低效的,肤浅的,盲目的,事倍功半的。
尤其在职场当中,很多人抱怨自己努力付出了很多,结果却没有应有的收获。事实上,这些人言之凿凿的努力,避重就轻的多,舍易求难的少;按部就班的多,深思熟虑的少;三心二意的多,持之以恒的少……
你以为的努力,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真正的努力;你以为的勤奋,很多情况下也并不是真正的勤奋。努力不仅是一种行动,还是一种思考,一种突破,一种取舍。
倘若你“痛苦”于思考,“痛苦”于突破,“痛苦”于取舍的话,你的努力未必就是真的努力。
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以及职场竞争的日益多元,想要从茫茫多的竞争队伍中脱颖而出,我们不仅要甘心努力,还得善于努力,只有提高自己的努力效率,我们才能获取更大的机遇和收获。
——
——01懒于“思考”的努力,不是真正的努力。
在《论语》当中,我们学过这么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是教育家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也是孔子倡导的努力方向。只有将“思考”和“努力”相互结合,我们才不会迷茫和困惑。
孔子学琴的故事,大家是否还有印象: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还是多才多艺的音乐家,擅长鼓、笙、磬,琴等多种乐器。有一次,孔子跟着鲁国音乐家师襄子学习琴技,后者只传授给孔子一首曲子,让他认真练习。
十天以后,师襄子对孔子说道:“这首曲子你已经学会了,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
然而,孔子却推辞道:“我只是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
又过了几天,师襄子对孔子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
然而,孔子又摇了摇头,说道:“我只是学会了弹琴的技巧,但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催促道:“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意境,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
孔子并没有听从师襄子的意见,继续说道:“我还不了解这首曲子的作者!”
……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触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错误。宁愿行动上机械性的努力付出,也不愿意思想上针对性的总结归纳。无论是按部就班的任务,还是人云亦云的工作,都很难获得深层次的成长和收获。像“孔子学琴”这般,不拘泥于学会某个琴谱本身,而是通过逐步的思考和总结,找到技术、意境、周边的关联和延伸,从而达到根深蒂固,举一反三,反复推敲的学习目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当我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会花95%的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然后再用5%的时间去解决问题。”
对于我们来说,行动之前多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行动之后多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成功的时候多思考为什么会成功,失败的时候也要多反思为什么会失败。只有带着思考的努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一劳永逸的努力目的。
——
——02懒于“突破”的努力,不是真正的努力。
日常工作当中,有些人看似忙忙碌碌,努力付出,然而他们只喜欢干轻松简单的事情。对于困难,艰巨,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这些人往往避而远之。
心理学有个概念,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以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