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句众人皆知的俚语,如果要追溯起来,那这句话还真是大有来头。
元代散曲家奥敦周卿有曲写道: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首曲写的清新脱俗,婉婉动人,后两句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不过这两句话可不止出于此。
关于这句话最早的记载是出现在唐朝诗人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里:“人谓尔从江南来,我谓尔从天上来。”之后历代名家就把这句话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版本。
可以说在杭州任职过的大诗人们都会把这句话传诵、发展一番,比如白居易,他曾对挚友元稹赞扬自己的管辖区域是:“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馀杭尽不如。”而他的《忆江南》更是把江南的美好写的淋漓尽致,让多少人都对苏杭梦寐以求。
后来的苏轼也做过杭州的父母官,一样把苏杭表扬的一塌糊涂,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千古绝唱流传。
而他们的推崇和宣扬,正是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相呼相应,也是苏杭美如画口碑的交集之处。到了元明时期,此话已经尽为天下人皆知了,苏杭成为了文人墨客、黔首百姓都无比向往的地方。
从古到今还没有哪句话是被如此之多的文人墨客所推崇起来的,由此可见,“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的来头可真是太大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