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四人组在距离灵山还有八百里地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大善人:发誓要斋够万僧的寇洪。
寇洪极力款待唐僧师徒,迟迟不让他们离开。在唐僧极力要求离开实在无法阻拦的情况下,又大张旗鼓的为唐僧师徒送行。
没想到,因为送行仪式过于奢靡铺张,寇家招来了强盗,寇洪也被强盗打死。
寇洪是有钱人,古往今来,有钱人都爱做善事,连强盗也不例外。
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有一个本名叫张胜奇的人,此人原本是个绿林大盗,现在却叫张员外,张大善人了。张大强盗怎么成的张大善人呢?
“他抢了十万两银子,就用一百两去修桥铺路,晚上杀了一百个人,白天却来施粥赠菜---一个强盗若是想做善人,比任何人都容易多了。”
西游里的寇洪,当然不是张胜奇那样的绿林大盗,但是,他绝对是一个令人发自内心鄙视的伪善人。
寇大善人这辈子最引以为豪的善事,是发愿斋够一万名僧人。为此他在门口立了个“万僧不阻”的牌子,招揽僧人去他家吃饭。他用二十四年的时间,斋了九千九百九十六个僧人,现在碰到唐僧师徒,正好功德圆满。
但是,寇大善人斋僧的钱是哪里来的呢?
原著里面借一个卖豆腐老头的口,说出了寇大善人的发家史:
那老儿忽的叫声:“妈妈,寇大官且是有子有财,只是没寿。我和他小时同学读书,我还大他五岁。他老子叫做寇铭,当时也不上千亩田地,放些租帐,也讨不起。他到二十岁时,那铭老儿死了,他掌着家当,其实也是他一步好运。娶的妻是那张旺之女,小名叫做穿针儿,却倒旺夫。自进他门,种田又收,放帐又起;买着的有利,做着的赚钱,被他如今挣了有十万家私。他到四十岁上,就回心向善,斋了万僧,不期昨夜被强盗踢死。可怜!今年才六十四岁,正好享用,何期这等向善,不得好报,乃死于非命?可叹!可叹!”
我们可以看到,寇大善人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一笔家业,但是他父亲还算不上特别富。
为什么他父亲不是特别富呢?
因为他父亲心软,“放些租帐,也讨不起”。
所谓“租账”,是封建社会农村大地主的两项主要经济来源。租,就是把土地出租给穷人收地租;账,就是给穷人放高利贷收利息。
为什么寇洪的父亲“放些租帐,也讨不起”呢?
因为寇洪的父亲是个比较善良的人,对那些交不起地租还不起高利贷的穷人,不肯逼迫过甚。
到了寇洪和他老婆这一代,寇家的做派完全不同了。
寇洪的老婆,有个外号叫“穿针儿”,这不是什么好称呼。所谓“穿针儿”,无非是形容一个人心眼小,和针眼一样大。
在夫妻俩接手祖业之后,寇家对佃户和借债的穷人和之前完全不同了:“种田又收,放帐又起;买着的有利,做着的赚钱”。
寇员外行善斋僧的钱,其实就是从穷困佃户和债务人身上,穷凶极恶盘剥而来的血汗钱。
大家注意书中这句话:他到四十岁上,就回心向善,斋了万僧。
啥叫回心向善?言外之意,就是之前作恶多端。
寇员外一旦决定了要做善人,就要做一般人做不到的大善事,于是他立下宏愿,要斋够万僧。
就像《多情剑客无情剑》里林仙儿说的:一个强盗若是想做善人,比任何人都容易多了。
那么,“回心向善”的寇员外一家,日常的行事和人品如何呢?
原著中有这么一个细节,唐僧师徒去寇员外家蹭饭,先碰到了一个寇家的家丁:有个苍头出来,提着一把秤,一只篮儿。
提着篮子,应该是出去买菜之类;那提着一把秤是干嘛呢?应该是怕街上商贩秤不准,自己吃亏。
出门买东西要自己带秤,怪不得女主人的外号叫“穿针儿”。
寇员外自己,也是个舍命不舍财的主。家里被强盗抢劫的时候,那员外割舍不得,拚了命,走出门来对众强人哀告道:“列位大王,彀你用的便罢,还留几件衣物与我老汉送终”。
结果,被强盗一脚给踢死了。
当然,上面这些,还远不能称为道德败坏。
但后来寇家人污蔑构陷唐僧师徒抢劫杀人,那可就不仅是道德败坏,而且是丧尽天良了。
构陷唐僧师徒抢劫杀人,是寇员外的夫人“顶针儿”主谋,一家人集体策划。
“那妈妈想恨唐僧等不受他的斋供,因为花扑扑的送他,惹出这场灾祸,便生妒害之心,欲陷他四众。”
寇员外的这位夫人“穿针儿”,在我看来完全属于心理变态。
老公死了,她不去恨抢劫杀人的元凶,却恨上了完全无辜的唐僧师徒,唆使儿子去官府告状,指称:“唐僧点着火,八戒叫杀人。沙和尚劫出金银去,孙行者打死我父亲。”
寇家人以受害人兼目击证人身份提出的这份指控,是非常可怕的。
别说在司法制度不健全的古代,就算现代法制社会,在受害人言之凿凿指认了凶手的情况下,唐僧师徒大概也会被立马刑拘。
偏巧,唐僧师徒从强盗手里抢回了财物,正想给寇家送回去。这下人证物证都齐全了,师徒四人被关进大牢,受尽酷刑折磨。为了保命,唐僧连锦襕袈裟都拿出来向狱卒行贿了。
大家不妨设想一下:
如果被构陷的不是唐僧师徒,如果不是孙悟空有大神通大能耐为四人洗刷冤屈,那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被构陷的是四个没有法力的普通和尚,那大概只有在受尽酷刑后屈打成招或者冤死狱中的下场了吧?
如此歹毒的一家人,每天口口生声声要做善事,你信吗?
寇家人与其说是在做善事,不如说是在做生意和做表演。
寇大善人号称要斋万僧,二十四年斋了九千九百九十六个,平均每年斋不到四百二十个僧。
考虑到这个地方距离灵山只有八百里地,属于佛教的核心地带,这个数字未免太低了一些。
这里没有和尚吗?当然有啊,寇员外斋完师徒四人后,请了一大堆和尚做法事庆祝自己功德圆满。
按理说,这里有这么一个万僧不阻的大善人,和尚们应该经常来啊。可唐僧师徒来的时候,寇家没有一个和尚。
种种迹象表明:唐僧师徒在寇家所得的热情款待,不是所有和尚都能得到的。
寇员外招待唐僧,顶针儿听到动静后问了句:
“是那里来的僧,这等上紧?”
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不是所有来寇家的僧都会这等上紧,唐僧师徒受的招待,远远超出了寇家正常斋僧规格。
僮仆道:“才有四位高僧,爹爹问他起居,他说是东土大唐皇帝差来的,往灵山拜佛爷爷,到我们这里,不知有多少路程。爹爹说是天降的,吩咐我们快整斋,供养他也。”
然后,顶针儿才赶紧穿衣服去招待唐僧师徒。
后来,唐僧师徒要走,寇洪的儿子挽留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四位老爷,家父斋僧二十余年,更不曾遇着好人,今幸圆满,四位下降,诚然是蓬屋生辉。
斋了二十余年僧,寇家竟然没遇着好人?合着之前斋的九千九百九十六个僧人全是坏人?
为什么唐僧师徒与之前九千九百九十六个僧人不同?为什么寇家认为他们才是好人?为什么师徒四人被如此高规格款待?
奥妙在于唐僧师徒的身份非同一般。
唐僧师徒之所以受到如此款待,很多程度上,是因为唐僧一见到寇员外就赶紧表明了身份:“贫僧是东土大唐钦差,诣宝方谒灵山见佛祖求真经者。”
这相当于啥呢?
相当于你参加一个饭局,本来以为参加的都是普通朋友,结果有人做个自我介绍:我是协和党委的,跟你们院长很熟。
你肯定得赶紧敬几杯酒啊。
寇员外住的地方,距离灵山只有八百里地,属于佛教核心区域。而眼前这位,是天朝大国的钦差,马上要和佛教最高领导人见面。
精明如寇大善人一家,怎么可能看不到其中的机缘?
寇家对师徒四人的热情款待,与其说是行善,不如说是表演和投资。
真要行善,应该首先考虑被帮助对象的真正需求。
一个医生被医闹伤害了,领导到你床前嘘寒问暖,那不一定是真的关心你。
领导努力帮你维护合法权益,全力督促有关部门严惩凶手,那才是真的关心你。
明知道你最大的诉求是严惩凶手,却和颜悦色的劝你顾全大局不要追究,那不是真的关心你。
这种领导,嘴上关心的是你,内心里根本不在乎你的死活,他们最关心的其实是自己私利。
唐僧师徒走了十四年,才走这个离灵山仅有八百里的地方。师徒四人最大的需求,不是在寇家吃喝玩乐,而是赶紧走到灵山完成组织交待的任务,然后接受组织的提拔。
真要发自内心行善,真要帮助唐僧,就应该设法让四人尽快上路,早日功德圆满。
但寇家却把唐僧软禁在家里,好吃好喝招待,就是不让走,不让师徒四人赶紧完成已经奋斗了十四年,成功近在咫尺的取经事业。
这是行的哪门子善?
寇洪款待唐僧师徒的动机,其实很龌龊:一是想从唐僧的渠道捞些好处,二是借唐僧的身份抬高自己。
寇家人的付出,从一开始就是打算从“东土大唐钦差,诣宝方谒灵山见佛祖求真经者”唐三藏收取回报的。
在唐僧执意要走,寇家人执意劝阻的时候,寇院外的儿子对唐僧做了非常直白的暗示:“我家父家母各欲献芹者,正是各求得些因果。"
但是,不知是唐僧没听懂还是对这家人有些不满,他根本没接这茬,没给寇家任何承诺,只是坚决要走。
最后,眼见唐僧去意已决,本来对师徒四人极为热情的寇家人说话开始难听了:
那老妪与二子见他执一不住,便生起恼来道:“好意留他,他这等固执要去,要去便就去了罢!只管劳叨甚么!”
这是啥意思呢?这是骂唐僧没良心:你还没回报我们的好意,怎么能就这么走了呢?
唐僧住进寇家,寇家热情款待,言外之意是:你看我们对你这么好,你是不是给我们些啥回报呢?
见唐僧没反应,寇家又以完成了斋万僧目标为由,请了二十几个和尚连做了三夜的圆满道场,这一方面是向全社会宣传寇员外的善举,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唐僧:你看,我们做了这么大的善事,是不是该有些回报呢?
唐僧执意要走,一家人以各种理由拼命阻拦,甚至对唐僧明言想“各求得些因果”,这是提醒唐僧:你还没回报我们呢?咋能这么走呢?
最后实在拦不住,寇员外就行了盛大而奢靡的欢送仪式:
写了百十个简帖儿,邀请邻里亲戚,明早奉送唐朝老师西行;一壁厢又叫庖人安排饯行的筵宴;一壁厢又叫管办的做二十对彩旗,觅一班吹鼓手乐人,南来寺里请一班和尚,东岳观里请一班道士,限明日已时,各项俱要整齐。
却是那请来的左邻、右舍、妻弟、姨兄、姐夫、妹丈,又有那些同道的斋公,念佛的善友,一齐都向长老礼拜。拜毕各各叙坐,只见堂下面鼓瑟吹笙,堂上边弦歌酒宴。
这是啥意思啊?除了向全社会宣传寇员外的善举,让大家都知道寇员外结交了一个身份贵重有关系有路子的高僧之外,其实也是暗中向唐僧师徒施压:你看,大家都知道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一点表示都没有,说不过去吧?
唐僧师徒终于启程了,寇员外一路相送,死活不肯回家,最后,唐僧终于受不了了,对寇员外说:
“我若到灵山,得见佛祖,首表员外之大德。回时定踵门叩谢,叩谢!”
你妹,忙活了那么久不就等你这句话吗?你早说啊!
有了这句话,功德圆满的寇员外,终于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唐僧后来到了灵山,有没有在佛祖面前表一下寇员外的功德呢?
并没有。
人家是高僧,又不是傻瓜。
烧伤超人阿宝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