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笙优势 >> 正文 >> 正文

细致观察深入体会感受独特细腻描写

来源:笙 时间:2023/5/31

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不说其他,单说他的一首词作《望江南·江南蝶》,把作者对江南的熟悉,甚至爱恋,通过江南蝶抒发得淋漓尽致,也体现出他热爱生活,对生活观察细致入微、对生活的感受真挚形象。

望江南·江南蝶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我们先看表面,这是一首以蝴蝶为吟诵对象的咏物词。“斜日”巧妙地说出了时间——傍晚。开头两句写双双对对的江南蝴蝶在傍晚的阳光下翩翩飞舞,并连用“何郎傅粉”和“韩寿偷香”两个典故,把自然界江南蝴蝶满身彩粉的外形美和对花艳、花香香的敏感与热衷的内在秉性写得活灵活现,生动形象。尤其是典故随意拈来,妙笔天成,运用得极其生动、贴切。上阙结句“天赋与轻狂”更是赋予江南蝶随花追逐起舞的天性。下阙紧接着写雨后天晴的江南蝶,在升腾的浅雾和柔和的日光中翻飞追逐嬉戏的场面。这样的江南、这样的场景,谁人不爱?

问题是,这是一首以蝴蝶为吟诵对象的咏物词。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作者所面写顽皮和轻佻的江南蝶本身。我们更要透过这种江南蝶,看出作者的本意。如果说“傅粉”是描写江南蝶的美貌,倒不如说是暗指人的爱涂脂抹粉、臭美爱打扮;“偷香”是蝶的本性,更指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尤其是“轻狂”,借蝶讽刺人的情爱不专一、恣情放浪;“伴游蜂”、“随飞絮”更是谴责人的三心二意和对爱情的不专一;“长是为花忙”以看似写实的手法,更是讽刺了这些人整天寻花问柳、不务正业,辜负大好时光。咏物而又咏怀,作者的文学修养和思想境界跃然词里,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比欧阳修小42岁的秦观(年-年9月17日)的一首《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同样是写春景,但却表现出了作者另外一种思想感情和心理世界。

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开头两句直笔写春。“莺嘴啄花”满嘴留香、花香娇艳欲滴;“燕尾点波”激起一湖春水荡漾、波光粼粼,一派莺歌燕舞、花红水绿的盛世春景图,既直观形象,又妙趣横生,把春天的黄莺和紫燕的嘻嘻顽皮跃然笔端和纸上,动感十足,很自然突出了春光之美好。

三、四句却转作悲苦语。“指冷玉笙寒”字字含情、字字生寒,巧妙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吹彻小梅春透”一句中的“彻”和“透”两字,将盛世春景立刻转换为春色渐老、春光即逝。“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是为点题之笔。柳絮杨花,自古以来都是作为别情相思的艺术载体,将“为伊消得人憔悴”自然隐含其中,直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尤其是一个“瘦”字,让人很自然想起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及程垓的“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这几个“瘦”可谓新鲜奇特,形象生动,各具情深。

总之,包括诗词在内的各种文学作品,都需要作者具有一双慧眼,对周围景物和生活、工作等,都要细致观察、深入体会、感悟独特、细腻描写、用词精准;对人生要做出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有深度的思考。借景抒情、借物言志、借物抒怀,都离不开情景交融;就是看似纯粹的写景作品,也会体现出作者对人生和事业的态度。

而且,从欧阳修和秦观的这两首词中,可以看出文学爱好者必备的三种基本素质,那就是会看、会想、会写。会看,于平凡处看出与众不同;会想,面对各种事物,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挖掘出与众不同的社会和生活意义;会写,则需要日积月累的知识、技巧的储备。看到自然景观,若果是美,那么美在哪里、美到何种程度、如何美、这种美又有何人生寓意?若果悲,那么悲从何来、悲到何种程度、为什么而悲?既要看得见、又要体会得到、更要写得出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