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疑问,婉约词派代表,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这辈子究竟有几个丈夫,严格来说,李清照一生中遇到过两个男人。其实相对现在社会而言,一生中有两个男人也许不算什么,可要放到当时,能有两任丈夫,还可以随心甩锅,把丈夫休掉的女子,也就只有李清照了。
李清照能在当时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来,究其实,原因不外乎,李清照有一个让她有底气撩男人、有勇气踹男人的家庭背景,而这个家庭背景也给她性格的形成助了一臂之力。
不是哪个家庭都可以出李清照,就像不是哪个家庭都有敢退学清华的高晓松
李清照从小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曾任法官兼检察官、副司长等官职。
家藏万书,擅长诗词。而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李清照属于典型的书香门弟之家,李清照能有如此深厚文学基础,傲立于自媒体坛上,也不足为奇了。
优渥的家庭环境为这个自带婉约风的女子提供了她在情路上潇洒切换的条件,她敢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天性率真不羁。
就像高晓松,对于高晓松来说,他在家里就相当于上着一流的清华大学,虽然他也考上了对他来说轻而易举对别人家的孩子来说艰如登山的清华大学,他却率性退学,这哪能是一般家庭的孩子能下定决心做出来的事?
高晓松家世背景难道仅仅是因为任性吗?有钱任性,有背景也任性。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他笃定自己在清华的前途远没有他改行更深远。事实上,即使他退学了,现有的家庭背景,他又能差到哪里?
霸气逼人前半生有底气撩“暖男”
很多人一想到这么才气了得的女词人,从她的清新亮丽的“别是一家”词风中,就会给李清照画一幅国色天香的画像,认为只有“国色天香”这四个字才能配得上李清照这样的才女。
然而,老天爷还是很公平的,它给你开了一扇窗的时候,总忘不了关上一扇门,要不然无才无貌的人将如何存活在这个世界上?
事实上,大家的女神李清照应该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清新亮丽。为什么?宋徽宗即位时,她刚好18岁,李清照的父亲是礼部员外郎,皇帝和皇子主要是从官员家的适龄女子中挑选秀女和妃子。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世家,按理应最有资格并且必须参加选秀。她才华出众,也深受宋徽宗赞扬,是千古第一女才子,但她还是落选了,足见她长的确实一般。宋徽宗为她的才情所感动,却没有被她的“貌美”所打动,应该还不是一般的不漂亮。
才气逼人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影响她邂逅她的男神,事实正是因为她长得不怎么样,天赐良缘,才给她提供了邂逅她男神的机会。
充满浪漫情怀的人,他们的相遇也充满了浪漫的情调,其实赵明诚对李清照的才气早有耳闻,在一次元宵节的灯谜会上,一见钟情,赶紧促成了到李家做客的事由。且看李清照如何描述见到这位“不速之客”娇憨的窃喜之情。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寥寥数字,满腔的的欢喜却表露在脸上,镌刻在心上。告诉我们,这就是姐姐想要的人。
“和羞走”,还挺能装,你的回首已经暴露了你的内心世界。
蹴罢秋千,起来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从此,李清照的朋友圈里就多了一位男神,这位男神就是赵明诚,她的第一任丈夫。她写诗词,他点“看一看”,还点赞。
点绛唇结婚以后,赵明诚的几位好友来家做客,赵明诚将自己的十几篇佳作给朋友阅读,其中一篇夹了一首妻子的词。朋友读到,拍手叫好,引得其他人也纷纷来看,都齐声夸赞。
大家齐声夸赞的正是老婆李清照的《醉花阴》,赵明诚又高兴又惭愧,便当众拜夫人为师。可见,夫妻二人惺惺相惜,琴瑟相和的浪漫爱情。而李清照写的这篇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思念之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是一个灵魂带着香气的女人,所以,她的才气一样地发挥在“撩”男上。且看才女如何“撩”得一手好词,又有怎样的“撩”男神器?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洗过澡、化过妆、穿了蕾丝,充满暧昧,李清照冲赵明诚勾勾可爱的玉指:今晚的竹席好凉哦。这情话说得简直猸到了家。
赵明诚诗词写得不如李清照,可让李清照看上的人岂能一无是处?他一生都扑在的考古上,从青年时期就在酝酿他的大作《金石录》。这部巨作的厉害之处,可以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文坛大神欧阳修,曾写过一本《集古录》,已是当时考古学的经典。而赵明诚的《金石录》,则是《集古录》的PLUS版本,收录金石拓本更多、考证更深。直到现在,在考古界依然有重大价值。
赵明诚爱好收藏,李清照不惜家财,全力支持丈夫搜集买入大量金石书画,宁肯“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不得不说,赵明诚和李清照片的结合,就是为李清照的绝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就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然而,二人的旷世之缘分终究还是受到了老天的嫉妒,老天都被他们的夫唱妇随愠怒,一手把赵明诚从京城发配到了农村。
生活没有继续给李清照顺风顺水的诗和远方,命运的苦难也没有因为才女绕道而行。
李清照和赵明诚一路逃难,经过当年项羽自刎之地,李清照想起周边生活变化的种种。写下那首借古讽今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最后就在流离颠沛中生病而去。有人说,李清照的一首绝句害死了丈夫,说得好像也有道理。
琴瑟相和后半生有勇气撕“渣男”
李清照只好带着丈夫的遗愿南下,此生和她有缘的第二个男人正在杭州等着她的到来。张汝舟就在李清照失去赵明诚感情空档期,顺利拿下了自己一直仰慕已久的才女。
按理,古代女子对贞洁看得极为重要,即使丈夫去世,也会为了守贞而不再改嫁,向来心性高洁的李清照怎么会选择改嫁呢?可见,张汝舟也是找准了机遇。
既然郎有情妾有意,他们很快就结为夫妻,那年李清照已经49岁。在清规戒律森严的宋代,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也唯有李清照能做到。姐不因为年龄的垂暮对自己有丝毫的贬低。
结婚不久,李清照很快又发现张汝舟动机不纯。她以为她爱上了爱情,而张则爱上了她手中的文物。这些象征着她和赵明诚之间爱情的文物是她和赵明诚毕生的追求,她怎么可能让张汝舟得逞呢?李清照是当时的一姐,敢跟他结婚,还怕给他离婚吗?李当然没有忍,果断离婚。
只是,当时的离婚不比现在,扯一张离婚证就万事大吉,李清照的离婚面临着一道世俗的障碍。
一路南下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女人是不能提离婚的,如果非离,就要起诉丈夫的罪状。而只要起诉丈夫,不管结果如何,女方都必须坐2年牢,歧视女性的铁律一直都在。
李清照宁可坐牢也要离婚。她拿出考古一样的谨慎认真,搜集张汝舟的敛财证据,向官府举报,一举拿下,撕得彻底果断。终于把自己打的一把烂牌给收复了。
事实上,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张汝舟就是吃了这样的亏。他参加科举考试是通过作弊过关的,在娶了李清照后,一时得意,就将这件事拿来夸耀。
李清照在关键时候,把这条罪状作为挽救自己的最后一要稻草。李清照是一个对感情生活要求极高的人,绝不肯凑合,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在此事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原形毕露婚最终是离了,李清照也进了牢房,好在有朋友帮忙,只坐了9天牢就出来了。这时的她已经50岁了。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后来即使在自媒体平台里也频发大作,可基调都一水儿地改成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思念和孤单的景况。
朋友圈里也时不时发出“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写了“江山留与后人愁”慷慨激昂的大诗。但是,从此却都与爱情无关了。
李清照铸就情诗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赵明诚给她的,赵明诚让她产生了涤荡的灵感。
所以,李清照的一生,因了她有一个开明的家庭,让她在旧的时代除了才情横溢,她还有前卫的思想,有底气追求自己喜欢的男人,有勇气手撕“渣男”,果断除去后顾之忧。
董卿如果能活到现在,李清照又是当代哪个女人的版本呢?董卿有她的才气,也许不具备她的才情,许晴有她的才情,未必有她的才气。所以,也许李清照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存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