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笙资源 >> 正文 >> 正文

礼记听古乐却昏昏欲睡,原来是打开方式

来源:笙 时间:2025/2/14

看来,对古乐不感兴趣的国君并不止梁惠王一个,还有魏文侯。只是梁惠王怕孟子揭他的短,所以不好意思地坦白从宽,主动承认自己喜好的是新乐(流行音乐),而不是古乐。魏文侯好学善思,则主动向孔子的高足子夏请教古乐的欣赏问题。

魏文侯说就算是自己身穿礼服,头戴玄冠恭敬地聆听古乐,可是不一会就睡意袭来,坐都坐不稳,但是听郑、卫的音乐不仅不瞌睡,反而越听越精神,毫不疲倦。所以请教子夏为什么庄严肃穆的古乐变成了催眠曲。

看似魏文侯亲身体验了两种音乐的不同,并研究比较二者的内在差别,但实际上魏文侯却是在推脱责任,质疑古乐。他认为听古乐而昏昏欲睡,根本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古乐的问题。言语中还颇有古乐不如郑、卫之乐的意思。

子夏并没有直接回答魏文侯的问题,而是对古乐、新乐进行了客观对比。

古乐追求的是动作整齐划一,曲调平和中正,演奏的乐器是琴、瑟、笙、簧等管弦乐。击鼓开始,击铙曲终。整首曲子、舞蹈规规矩矩,严肃恭敬,用于礼敬、礼赞有余,而娱乐不足。表演结束后,人们谈论的是修身、治国的正事。新乐就不一样了,舞队动作参差不齐花样繁多,看得人眼花缭乱,曲调轻松柔和,令人心情愉悦全身轻松,再加上优伶、侏儒的戏谑演出,现场十分生动热闹。结束后,人们讨论的是哪个舞者的舞姿最美,哪个优伶的表演最有趣。

子夏陈述完二者的区别后,紧接着就是一句对魏文侯的批评:您问的是乐,而喜好的却是音。言外之意就是你魏文侯其实根本不懂乐,只是在不懂装懂。

魏文侯挨了批评,连忙请教子夏。子夏就为魏文侯讲述了欣赏古乐的正确方式。

古乐选用的的乐器主要有六种:鞉、鼓、椌、楬、壎、篪,它们发出的声音周正,都是德音,再用钟、磬、竽、瑟来伴奏,这些乐器自然发不出轻薄的音乐。而舞蹈的道具也是盾牌、斧钺、牛尾毛、野鸡翎之类,这些男性化的道具也勾不起人的邪念。

音乐响起,钟声铿锵,虽然单调,但令人想起校场上行伍整齐的军队和威武肃杀的士气,想到将台上甲胄在身威风八面的武将。石声(也就是磬声)磬磬,音色独特,使人想起那些守卫疆土而献出生命的英勇将士,身陷沙场尸骨横陈,令人震撼,令人哀伤。这时琴瑟悠扬,使人由将士之死,不由扪心自问:人的一生究竟有什么价值?应该怎样活着?是为舍生取义博一世英名,还是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当然要立志远大,忠君爱国,留下美名显父母荫儿孙。至此君子又联想到忠义之臣。

当竽笙箫管齐鸣时,乐曲更加丰富而富有层次,象征百业兴旺社会繁荣,这都是安抚百姓、致力于兴国兴邦的能臣的功劳啊。这大好景象实在令人振奋,于是鼓鼙喧腾,象征百姓安居乐业,君臣同心,社会和谐美好,这更加君子坚定了保卫国家,维护和平盛世的愿望和决心,这就要依靠统领军队的将领了。

听乐曲,观舞蹈,不仅是眼睛看、耳朵听,心也有所思。或追忆往昔峥嵘岁月,或规划未来盛世繁华,或缅怀死者,或嘉奖生者。在舞乐中,君子铭记历史,以史为鉴,更加坚定了开创盛世的美好愿景。

君子听古乐,听得不是铿锵之声,而是与自己心性相契合的东西,听的是自己的雄心壮志,听的是自己人性中积极向善的一面。这才是欣赏古乐的正确方式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