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字东野,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他作诗呕心沥血,苦苦思索,有“诗囚”之称。孟郊与贾岛齐名,并称“郊岛”,苏轼以“郊寒岛瘦”形容他们的诗歌风格。
其实,很多人似乎都不太喜欢孟郊的诗,总觉得会有一种莫名的负重感,苏轼曾在《读孟郊诗二首》中说:
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
不如且置之,饮我玉色醪(láo)。
大意是,既然人生苦短,何苦拿两耳来听孟郊这种像寒虫一样的哀鸣呢。不如放下孟郊的诗,啜饮我那玉色醇酒。
大概,这两句说出了大部分人对孟郊诗的感受。
但是,孟郊的诗并非都是一味的“苦吟”,比如我们今天介绍的一首《洛桥晚望》,读之,便觉得心胸开阔,一扫不平之气,而且诗歌的意境还极致唯美。
洛桥晚望
唐·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行人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
月明直见嵩山雪。
注: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洛阳西郊的洛水上
这首诗的大意是:
天津桥下,河面刚刚封冻。
洛阳的街道上,行人已经断绝了踪影。
稀疏零落的榆树和柳树瑟缩在寒气中,连往日笙歌盈耳的层楼画阁也冷清下来。
啊,只有银霜般的月色笼罩大地,它一直铺展开去,照亮了嵩山上的皑皑积雪!
孟郊的一生非常坎坷。他从小家境贫困,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对他来说,有一条道路可以改变命运,那就是参加科举考试,但这条道路却又走得实在是太艰辛了。
他从少年时期开始求学,直到46岁才考中进士。本以为从此以后生活就会一帆风顺,可是几年的时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得到一官半职。
51岁那年,为了养家糊口,孟郊很不情愿地到溧阳(今隶属于江苏常州)去当县尉。
这是一个很小的官职,根本实现不了他的理想。
他心中特别苦闷,上任后经常饮酒赋诗,以致影响了工作。
上司因此对他不满,每月扣掉了他一半的俸禄。
孟郊的一生就是这样在痛苦中度过的。
然而,孟郊有着很高的艺术修养和纯洁善良的心灵。
所以,无论他的人生遇到多少不如意的事情,他总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美和希望。
比如这首《洛桥晚望》中描写的意境:
冰初结,行人绝,楼阁闲,榆柳歇——在诗的前三句,作者极力勾勒出一派孤寂冷落、了无生气的景象,使读者的心情也随之阴郁下来。
然而,在第四句,作者却令人惊异地挥笔大书:“月明直见嵩山雪”!
仿佛被一根神奇的魔棒指点了一下似的,读者的眼睛不由得蓦地睁大了,整个情绪也顿时为之一振……
是的,这也许就是我们读诗时的共同感受,也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奥秘。
不过,作者本人的立意,则恐怕在于表现一种孤高旷洁的情怀,就像嵩山上的皑皑积雪一样。
这一点,却是读诗时不应忽略的。
除此之外,这首诗的写景也非常传神,可与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媲美: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咏的诗中,描写了终南山美丽的景色:从长安城远远望去,高高的终南山已穿过浮云,山巅上堆积着皑皑白雪。
云端下,雪天晴后的森林为群山披上一层绿色,与白雪,浮云交相呼应,美极了。
而到了孟郊的《洛桥晚望》这里,榆柳与楼台相映,远景则衬以明月之夜的嵩山积雪。
古人写城市,多写其繁华,孟郊此诗则写洛阳冬夜的闲静境界,可谓特殊。
由此可见,有创造力的诗人,总是不落俗套,写出亲身体验之美。
通过这首诗,相信你也会对孟郊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