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笙资源 >> 正文 >> 正文

凡尔赛文学的迂回,是欲说还羞的纠结

来源:笙 时间:2023/6/23

“我还奇怪为啥开不了门……”配图是一把正在开门的豪车钥匙。

“在学校里,能停车吗?”配图是露出鱼叉标志的方向盘。

“给我送个钥匙有啥用?能当饭吃吗?还不如送汉堡和奶茶。”配图是一把奔驰车钥匙。

……

你的朋友圈,有类似的“文学创作”吗?

最近,在网络上,“凡尔赛文学”走红。有人给出了清晰的定义:一些生活高贵、奢华的人,想通过反向的表述,不经意透漏出自己的优越生活的行为。

还有人总结了“凡尔赛文学”三要素:1.先抑后扬,明贬暗褒;2.自问自答;3.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

1.那些迂回的图文,是欲说还“羞”的纠结

炫富,由来已久。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西晋时期,王恺和石崇的斗富故事,就曾令人大开眼界。

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烧饭;王恺做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搬出一株珊瑚树,石崇便将其砸碎,然后命左右取来六七株更高更大的珊瑚树,让王恺挑……

不得不说,相比古人炫富的简单粗暴,今人的朋友圈真的委婉文艺得多了。

坦白说,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进步”。一些炫富不再那么直接了,而是有了点羞耻心,想通过更加迂回和婉转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富有。

穷的时候遮一遮,富的时候露一露,实在是一种人之常情,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

越是缺少什么,越是喜欢晒什么。有人说这是一种自卑心理,还有人说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总之,那炫的不是富,可能更多的是空虚寂寞吧。

“凡尔赛文学”现象,其实也是人间真实的一面。不仅是炫富,还有炫颜值,炫学历,炫人脉,炫老公……等等。那些迂回的图文,只不过欲说还“羞”的纠结罢了。

所谓虚荣,不值得提倡,但也不是罪过。这些言行并不违法,他们只不过是浩瀚社会中万千气象的一种。

我们常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是站在外人的角度讲的,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自己是巴不得好事赶紧出门,坏事不要泄露出去。

因此,我们不要试图去消灭这种现象,它们也是人性当中的一部分。只是在价值评判上,我们不把这类“炫”当成一种高级行为,就可以了。

2.真正的富足,是精神世界的辽阔丰盈

真正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富足的人,应是低调的(说得好像我是一样)。真正的富人思维,是用钱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用钱来制造问题,比如网络的群嘲和争议。

富人的脑回路,印象中对我冲击比较大的一次是看《盗梦空间》,小李子帮日本富豪齐藤制定一个“做梦”计划,万事俱备,就剩机场安检是个问题。

齐藤微怒加不懈道,“我买下整个航空公司。”在齐藤的脑回路里,这是最不是事儿的一个环节,但精明细致的小李子居然卡在了这,这让他感觉不可思议。

富以致用,这就比只会晒富高了一个档次。

其实,炫富还有更高的境界。著名诗人、北宋宰相晏殊早有高论。当时,有人作诗炫富,“轴装曲谱金字书,树记花名玉篆牌。”晏殊回怼,“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

人家“金字书”“玉篆牌”,晏殊为什么说是要饭的呢?晏殊解释道,“余没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唯说气象。”

什么意思呢?直白说就是,真正高级的炫富,是不带和富相关的字眼的。晏殊说着便吟诵了几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

当然,晏殊此言更深层次的含义,不是说他家院子大,圈了一家五A景区。而是说,你家的院子里哪怕有这景致,你自己看的时候只是将石头、树木、池塘、花草兑换成银两,而我看到的却是醉人的美景,我才是那个消受了“富足”的人。

类似的观点和认知,鲁迅也曾表达过。

《而已集》便有这一段,“唐朝人早就知道,穷措大想做富贵诗,多用些金、玉、锦、绮字面,自以为豪华,而不知适见其寒蠢。真会写富贵景象的,有道,‘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全不用那些字。”

鲁迅说的这句,便出自唐朝富贵诗人白居易的《宴散》。正是有王恺、石崇的低级在,才显出了晏殊、鲁迅的高级来。

现在,这种所谓的凡尔赛炫富学,遭受了群嘲,不正彰显了主流的价值评判吗?这套评判体系没有歪楼,“凡尔赛文学”就掀不起大风大浪。

相反,它们的存在,倒是可以作为一种对比告诫我们,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值得追求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