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笙资源 >> 正文 >> 正文

一个美丽的中国葫芦故事

来源:笙 时间:2023/1/6
我国临床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dbfzl/171218/5941745.html

年受美国萨费尔学院的委托,我参加了与曲师大交换学者计划,到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执教半年,在这期间我感受到了家乡山东的巨大变化,哪里经济腾飞,人们安居乐业,我感受到了大学生的淳朴与好学,感受到了曲师大领导老师的热情周到,但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扈鲁教授与他所研究的葫芦文化艺术。

第一次接触葫芦文化是在扈教授的家中,他邀请美国孤星学院总校区的副校长凯萨琳博士,李炜教授和我一起到他家里做客,走进客厅我们立即被各色各样的宝贝葫芦所吸引,它们形态各异,大小有别,但都非常可爱,扈教授又向我们展示了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以及民族葫芦乐器,还有洋洋洒洒几十卷本的葫芦文化丛书。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兴奋,特别是两位美国贵宾更是被这神奇的葫芦文化所吸引,当我们一行人都穿上民族服装,手捧着葫芦笙,在扈鲁教授的带领下翩翩起舞的时候,中美之间已经看不到有多深的文化与语言的隔阂了,在那一刻我们都沉浸在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一起追寻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

我第二次亲身体验了神奇的葫芦文化是在参观了设在曲师大总校区的葫芦文化馆,在精美的展馆中,扈鲁教授在栩栩如生的泥塑前向我们详细的讲述了从葫芦走出的民族——拉祜族的美丽传说……“据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记载,拉祜族祖先诞生于葫芦之中。相传,天神厄莎种下一颗葫芦籽,经过漫长的过程,葫芦藤长出来,又过了七个月葫芦成熟了。一天,一只动物受到惊吓踩断了葫芦藤,巨大的葫芦掉了下来顺着山坡滚落下去,厄莎到处寻找。最终,螃蟹在河里找到了葫芦并将其托上了岸,厄莎把葫芦放在晒台上晒干。一天,看守葫芦的小老鼠听到里面有说话的声音。厄莎满心喜欢,急忙叫来小米雀让它啄开葫芦,它连续啄了三天三夜,铁嘴都磨秃了也没有啄开。厄莎又叫来小老鼠让它啃开葫芦,啃了三天三夜终于在葫芦上啃出一个大洞,从葫芦里走出一对男女,名叫扎迪和娜迪,他们就是拉祜族的祖先,并孕育繁衍出了拉祜族后代。从此,拉祜族把葫芦看成是祖先的化身,并把葫芦作为崇拜的图腾……”参观结束时已是深夜,曲阜那古老而神圣的大地也已进入梦乡,而我自己的心却依然沉浸在激动、敬佩、赞美的潮涌中,扈鲁教授曾经多次风雨兼程,风餐露宿,深入少数民族的深山老林里追寻、探访,与当地的农民兄弟与民间艺人促膝交谈,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扈鲁教授发现“澜沧拉祜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的葫芦文化,其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淳朴的生存理念,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10月13日晚,由扈鲁教授策划创意,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生表演的一场精彩纷呈的葫芦艺术主题音乐会再一次把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文化自信的艺术实践活动推向高潮,音乐会采用了歌唱,舞蹈,器乐,朗诵的综合形式,讲的是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唱的是乡野田间动人的歌谣,舞的是拉祜族人的美丽与豪迈。美丽动人的旋律与色彩斑斓的民族服装给人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优美的歌声与欢乐的舞蹈把人们带向美好的明天。扎根于民族的沃土,倾诉华夏人的情怀是音乐会成功的基础。

我现在已经从曲阜师范大学回到美国萨菲尔学院工作一年多了,但那美丽的传说却一直在脑海里回荡……那晶莹可爱的小葫芦,那茂盛的葫芦藤,那憨厚壮硕的大螃蟹,那活泼可爱的小老鼠,当然还有那叽叽喳喳的小米雀……这些珍贵的民族素材时常在我脑海里跳跃回旋而组成了一幅幅儿童音乐剧的舞台画面,是的,我很确定这一定是一个最好的儿童音乐剧的素材。善良,活泼,可爱的小葫芦一定会在世界上结识很多很多的好朋友,他们会手拉着手走向美好的明天……

钱护壮博士

美国萨菲尔学院音乐戏剧,舞蹈系主任,声乐教授。

年3月1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