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笙资源 >> 正文 >> 正文

新华社专栏春天的相册贵州乌蒙山区苗族

来源:笙 时间:2023/1/3

2月13日,新华社全媒体专栏《春天的相册》将镜头对准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苗族村民马雍一家,讲述了乌贵州蒙山区苗族脱贫户的红火新生活:

↑2月11日,苗族村民马雍(左二)在年夜饭上与大家干杯

位于乌蒙山区腹地的毕节市纳雍县是贵州最后一批实现脱贫摘帽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发展樱桃、茶叶、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土鸡、肉牛等养殖产业,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5.39亿元,比年增加16.56亿元。年,纳雍县共有户人实现脱贫。

苗族村民马雍的家位于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曾经是镇里的贫困户。为了脱贫,马雍积极参与当地特色农产品玛瑙红樱桃的种植,经过努力,他家目前已种植樱桃树一百多棵,年家庭年收入增加5万余元,于当年10月顺利脱贫。

在马雍家里,他展示了这几年获得的各种政策扶持。年,他获得政府危房改造补贴住进了新房,接着又陆续获得了子女的教育补贴、基本医疗补贴和种植樱桃树的产业补贴。年10月20日,当“光荣脱贫告知书”送到马雍手上时,他热泪盈眶。马雍说:“政府政策这么好,个人必须加倍努力,一定要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脱贫之后的第一个春节,马雍与妻子黄国琴叫上亲戚,一起跳起芦笙舞,共同庆祝告别贫困。春节之后,马雍还打算扩大樱桃种植规模,将日子越过越好。

↑2月11日,苗族村民马雍全家一起干杯庆祝农历新年。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与妻子黄国琴在镇上购买年货。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在打糍粑。

↑2月11日,苗族村民马雍与妻子黄国琴在做年夜饭。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在家门口悬挂灯笼。

↑2月11日,苗族村民马雍准备将做好的年夜饭端上桌。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左二)与妻子黄国琴(右二)一起制作糍粑。

↑2月11日,苗族村民马雍(后排左二)与妻子黄国琴(后排左一)在年夜饭现场观看芦笙舞。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与妻子黄国琴骑上摩托车,准备去镇上购买年货。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载着妻子黄国琴去镇上购买年货。

↑拼版图片:上图为年11月6日拍摄的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泥泞的乡村道路;下图为年2月11日拍摄的坪子社区通村公路。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帮助妻子黄国琴整理头饰。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与妻子黄国琴在制作糍粑时互相嬉闹。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在家中悬挂腊肉。

↑2月11日,苗族村民马雍的妻子黄国琴端着蒸笼从家门口经过。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帮助妻子黄国琴整理服饰。

↑2月11日,苗族村民马雍(前右二)与妻子黄国琴(左三)在吃年夜饭前唱歌。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与妻子黄国琴展示做好的糍粑。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前)在打糍粑。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与妻子黄国琴在镇上购买年货。

↑2月11日,苗族村民马雍与妻子黄国琴一起在新居前合影。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在家中贴窗花。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喂妻子黄国琴吃刚做好的糍粑。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在家中蒸糯米饭准备制作糍粑。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在家中贴春联。

↑2月11日,苗族村民马雍全家在年夜饭开始前照全家福。

↑2月11日,苗族村民马雍全家一起庆祝农历新年(无人机照片)。

↑2月11日,苗族村民马雍的妻子黄国琴在展示做好的腊肉。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与妻子黄国琴准备制作糍粑。

↑拼版图片:上图为年11月6日拍摄的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一景;下图为年2月11日拍摄的坪子社区一景(无人机照片)。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在新房子门口展示旧宅的图片。年11月,马雍获得农村危房改造补贴建造并搬入新居。

↑拼版图片:上图为年11月6日拍摄的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维新镇坪子社区泥泞的乡村道路;下图为村民在坪子社区通村公路上行走(年2月11日摄)。

↑2月11日,苗族村民马雍(右五)与妻子黄国琴(左五)在年夜饭上与大家干杯。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在检查自己栽种的樱桃树的生长情况。

↑2月10日,苗族村民马雍载着妻子黄国琴去镇上购买年货。

↑2月11日,苗族村民马雍在摆放年夜饭。

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编辑:王幸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