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笙资源 >> 正文 >> 正文

女性向网络小说影视ip为何能够繁荣兴

来源:笙 时间:2022/9/24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317/5252006.html

(一)诗意的叙述语言

叙述语言对于小说人物情感的呈现,文本风格的渲染有着直接而形象的效果,“女性向”作家们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尤其擅长运用真挚而热切的语言细腻描摹文本,让小说的语言形成独特的女性叙事特色。在新的价值尺度和审美标准下,表现出新异的特性,用优美诗化的语言赋予小说诗意的美感形成一种诗意的创作风格,带给读者优美的阅读体验和感官享受。

叙述语言的诗意性首先就表现在小说语言与民俗文化的相融合。一方面,小说文本常常用虚构空间进行创作,它的架空性和虚构性,需要作家不断用语言构造出宏大玄幻的场景,但这又反过来加剧了小说内容的不可信度,为了克服这种短板,作者创作时习惯性在文本中融入真实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

另一方面,将小说语言与民俗文化充分结合起来,减少作品故事的违和感,仿佛作家所创造的乌托邦空间就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而作品中连带发生的事件就是那个时空中应该发生的。女性读者热宠的作品《鬼吹灯》中,作家天下霸唱创作了大量的盗墓黑话和行业术语,主人公胡八一精通风水八卦,凭借家传的《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残本中的“寻龙诀”探墓定位,这本书无疑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但却对应风水学中的《易经》,融入了其中的“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的思想文化。

大量的古风小说都融入古诗词、官职的引用,与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相结合起来。桐华小说的“山海经”系列融入了大量赋有地方色彩的民歌,让男女主角的感情用不同的民歌表述出来。《镇魂调》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用历史带入人物的故事叙述,女主角女扮男装以静莲居士自称官至太常少卿,人物出口即是文辞妙语、古典绝句,小说读来仿佛真的是盛世大唐中的人物。叙述语言的诗意性还表现在小说语言浓厚的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上。

《后宫·甄嬛传》中作者开篇以“我初进宫那一天,是个非常晴朗的日子”打开女主角甄嬛的感情之路,最后以一句“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或许一开始便都是错的”来终结了这一场纠缠错负的情感纠葛。《都挺好》中作家阿耐详细对人物的家居裙罗穿戴进行了描写,“雪白的墙壁,简单精致的几色家具,桌上也是干干净净,并无俗艳的插花,只在近阳台的茶几上放着水晶瓶的白色百合。”

“女性向”作家们用简洁干净的文笔就将女性生活场景体现出来,在笔触下运用多种修辞和语境来构建出一幅唯美浪漫的场景,诗意淡然的语言风格让叙述者和读者以一种“面对面”的形式,强烈的带入文本中,感情强烈,语言清新,行文节奏明快,又不拖泥带水,弥漫着浓烈的扑面而来的诗意的美感。《何以笙箫默》中描写应晖对女主人公赵默笙的感情时用了一句“如果那里天气晴朗,那你就留在那里;如果那里风雨凄凉,那你就赶快回来”,语言清新温暖却又不失浪漫。

《步步惊心》中有一段若曦与十三阿哥的一段对话,若曦问:“知道虬髯客初见红佛女时,红佛在干什么?”十三回道:“红佛正在梳头!”若曦一笑说道:“男女之间还可以如虬髯客和红佛女的!彼此关心照顾,却非关风月,只为真心!”这样无关风月,只为真心的语言对话与缠绵的历史故事细细读来,既切合作品清穿的古典文风,又彰显了作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文章内涵。

这种诗意的语言风格所体现和诠释的是当下社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精神,同时又是对女性真实情感内心需求的揭示,用诗化的语言风格勾画出一个真实而细腻的女性世界。语言风格在丰富小说语言表现力的同时,也刷新了小说语言的随意性和灵活性,让人耳目一新。语言温柔清新,淡化语言的紧凑和故事的曲折性,用如诗般短小的句式,巧妙结合排比、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画面感,抚慰着现实中受伤的心灵,将语言的感染力发挥到极致。

(二)“大女主”叙事

西蒙·波伏娃曾说:“在当今的社会,无论是生活中还是意识形态的传达中,父权制的观念与价值观仍占主导地位,即使是一部关于女性的历史,实际上还是由男性写成的。”无论是现实社会还是文学世界,反抗这种两性之间话语表达权不平衡的问题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女性向”网络文学的创作世界中直观的表现为运用“大女主”叙事的创作方式来表达女性世界的价值观。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叙事形态吸引更多的受众,让创作价值拥有更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为女性群体争夺话语权拓宽了无限的道路。

所谓“大女主”叙事,就是整部小说以女性作为绝对第一主角和叙事核心,不同于“女性向”言情小说那样简单的谈恋爱模式,虽然二者都以女主人公为核心展开,但前者的女主人公大多把爱情作为人生的全部归宿,其形象仍局限于男权社会的性别角色设定,女性也只是故事叙述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本也就并不能称为“大女主”叙事。

“大女主”叙事强调一个“大”字,故事主要围绕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谋略争斗、爱情亲情等方面来开展故事的叙述,强调女主角过人的能力、权谋、胆识、野心和抱负,身为一个女性人物往往具备了在男权社会和男性优势的社会中自我奋斗与自我实现的气魄。“大女主”叙事文本中往往采取“1女N男”的创作模式,女主一般会获得多个男性的喜爱的争夺,从“傻白甜”的天真纯善性格在一路的成长,并在几位男性的助力下,女主角的智慧、野心与谋略不断加值,最终手握大权、掌控时局,达到人生的权力、事业和情感的巅峰。

也可以说“大女主”叙事文本是一部女性视角的英雄成长记,让女人公在一次次的磨难和人生转折点的推动下不断变化和成长,带领我们从女性的视角进行一场英雄之旅。从爱情叙事在女性文学中生发的意义来看,它都被赋予了某种女性解放的意味,并且已经深深渗透到读者受众的接受模式中。因此“大女主”叙事在创作故事塑造人物时,仍不能避免的以男性和爱情为主要线索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乃至推动女主角的成功,但爱情并不是“大女主”叙事所表现的重点。除女主人公之外,其他人物都是作为辅助去衬托和帮助女主强大的,是女主人公成功之路的一块基石,爱情也只是女主人生历程中的一段调味品。张扬女性的独立与个性、提倡女性自我的实现,对女性的精神传达、彰显女性意识的觉醒才是“大女主”叙事的核心。

对男性的女性化书写方式也是“大女主”叙事的一种特别表现。“大女主”叙事中男性形象的塑造主要依托于女性角色的需要,男性的人物性格越来越符合当下女性读者的审美习惯和心理需求。网络作家们从服表、生活格调、消费品位等不同方面来树立男性的形象,男性的外在,包括面貌、身材、品味等都成为女性读者视角下品评男性的重要条件,男性身上附着女性所喜爱的多种属性。与此同时,对男性的同性情欲描写也是“大女主”叙事极其鲜明特色,女性站在创作和观看的客体地位大胆观赏男性的情场表演。

“大女主”叙事打开了女性立场的新局面,但它在保持高热度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逐渐陷入了固化的叙事模式与格局。女主人公从一个“傻白甜”的底层人物逐渐晋升到人生的巅峰的这种欲扬先抑的叙事手段,让本该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变得呆板固化。“大女主”叙事的架空虚构对现实主义题材也造成了一种冲击,故事并未扎根现实,贴近大众的生活,造成了“大”女主却“小”格局的状况。

(三)感伤的叙事格调

纵观“女性向”网络小说的多种文类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暗含了的一个普遍存在的抒情特点,就是文本中贯穿着浓烈的感伤格调。这种感伤的叙事情调一方面来自于前文提到的诗意的叙述语言所裹挟着的强烈的感染力,另一方面就是文本中意象的繁复运用和建构,小说中婉转的故事情节、悲伤的大结局、悲剧的人物塑造同样也是“女性向”小说感伤叙事格调的一个重要展现方面。

叙事格调的“悲剧感”首先就体现在小说的叙述语言上,作家们惯用清丽哀婉的文字进行文本渲染,使读者深入其中,纠结不已。前文已有具体阐释,在此就不过多赘述。在“女性向”网络小说创作过程中,作家们在叙事意象选择方面表现出了一些共性中的个性化特征。《曾许诺》中作者反复提到“桃花”与不同的色彩,男女主角相遇并定情在在桃花节时山花烂漫的桃花谷里,他们相约每年都要在桃花节见面,女主角轩辕妭身穿一身青色的衣服与男主角蚩尤的朱红色袍子相映成辉,绿与红刚好是主人公们不同性格的暗示,一个活泼俏皮一个热烈不羁,最后他们一个变成了旱魃一个变成了干旱中被守护的桃花林,“桃花”与不同的色彩先甜后苦让浪漫活泼的意象变得沉重而伤感,为小说蒙上了一层凄冷的色调。

《灵魂摆渡·黄泉》中作家用一株曼珠沙华作为意象贯穿全文,黄泉八百里沙海中,唯有一株将死未死的曼珠沙华与不懂情爱的少女三七作伴,直到她情窦初开,品尝七情六欲最后却为情所伤,真相大白后男主长生留下伤心的眼泪,浸染了孟婆庄的土地,八百里黄泉便开满了曼珠沙华。曼珠沙华作为意象成为小说情节与情节贯通的文脉线索,叙事结构和叙事进程的推进剂,延续了该系列作品中“世间万物,唯情不死”的核心要旨,赋予作品一种具有穿透能力的叙事内蕴。

悲情的小说风格曾一度占据并引领网络小说的阅读方向,像匪我思存、桐华、唐七公子等作家笔下的故事皆以悲情为主,作家们娴熟地掌握小说的叙事技巧,在悲喜两重天的情节架构中,让作品浸透着浓浓的悲伤之感。以作品《步步惊心》为例,作品中情节建构所展现出的感伤情调比比皆是,诸如若曦与八阿哥在白茫茫的雪地上并肩而行,雪花白头,但大雪融化后二人便不在相干;小说结尾处,一封信阴差阳错的误会,最后让女主人公油尽灯枯含恨而终,成为读者意难平的虐点。

情节的伤感不仅仅局限于男女主人公之间,夺嫡时,为兄替罪的兄弟情;红颜知己不离不弃的爱;八阿哥与妻子烈火诀别之情,这样的情节流露出真挚而感伤的情愫,纯粹的感情酿造了让读者为之倾倒的唯美。匪我思存的《寂寞空庭春欲晚》《东宫》《裂锦》《千山暮雪》等小说在悲伤纠结的情节大起大落中铺叙爱情的悲剧,让男女主人公最后爱而不得,悔恨终生,或者阴阳两隔,带给读者一种虐心的阅读痛苦,留下无尽的哀伤与诗意。作家们将纯情故事演绎为悲剧,让宿命般的死亡来终结感情的纠葛,将感伤的格调从小说里延伸到文本之外,而这种叙事格调的感伤正顺应了现实中读者情感表达的宣泄性,是“女性向”叙事中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

通过对“女性向”以及网络文学的整体梳理,可见“女性向”网络小说一步步发展和成长的历程。“女性向”网络作家们在创作中逐渐意识到网络小说的重要意义,开始站在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追求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向”网络小说异军突起,这类作品不但揽获了诸多网络文学奖项,获得了读者粉丝的认可,还在影视文学改编市场发光发热,甚至越来越多的原创作品被翻译成外文,远播海外,彰显了中国网文界的文化自信。“女性向”网络小说与这个女性大胆消费男色潮流的凶猛时代相融合,共同缔造了“女性向”网络文学的繁荣兴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