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笙前景 >> 正文 >> 正文

伏羲初制法,素女昔传名瑟

来源:笙 时间:2025/2/14
瑟是中国十大传统乐器之一,但是到现在已经没有真正的可弹奏的古瑟了,也许大家会说在某个节目上有看到有人表演瑟或者展示瑟,不过现在的所看见的瑟是由唐宋时期的记录制作出来的,但是唐宋时期的瑟已经和古瑟有较大的区别了。要是想看看真正的古瑟是什么样的,可以到长沙,信江和江陵等已经出土的楚汉墓的文物展览馆里看看。瑟真正的古瑟,虽然已经从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经常听见与它相关的成语比如“琴瑟和鸣”或者《诗经》中的诗句“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短歌行》中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与瑟相关的知识。当然从这些例子中也可以发现瑟和琴经常放在一起组成词语,琴瑟经常也用来形容夫妻,因为琴的音像女子一样更安静悠长,柔和清冷。而瑟的声音像男子更为深沉宽广。但琴和瑟的体积差异是巨大的,古琴一般长三尺六寸五,象征天,而现在已经发现的最大的瑟长厘米。瑟虽然到现在为止古瑟已经消失在人们的眼中,但是有一样与瑟极其相似的乐器却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里,并且不管在古装剧还是在现代的演出当中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那就是古筝,古筝有21根弦而瑟有25根弦,但它们的弹奏方法和技巧去都极为相似。并且它们的外表也极为相似,只是他们的琴弦数量不一样,但都是用同一个整体的树木精心制作而成,古筝和瑟的定弦也是极为相同的,虽然古筝只有21根弦,但是分成了四个八度零小三度而瑟则是有五音定弦和七音定弦,但是如果就五音定弦来看还是相似的。所以也有很多人认为其实古筝就是由瑟发展而来的,另外一种乐器。瑟瑟瑟最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根据古籍《诗经·小雅》的记载:“……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土女。”但是也有传说夏朝就已经有瑟的出现了,在夏朝时期的甲骨文是上有乐字的出现,甲骨文的乐字上面是一个丝字下面是一个木字。为什么从甲骨文来解释呢?因为有人认为瑟使用的弦是由蚕丝制成所以瑟一定出现在蚕丝之后,而缧丝的技术发明时时间是在上古时期所以在这之后的夏朝才能出现瑟。但是也有说法,瑟的发明者是伏羲《世本》中有写:“庖牺作瑟”。(庖牺即伏羲,先秦《列子·黄帝篇》记载:“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瑟春秋战国时期经常将竽和瑟一同演奏,盛行“竽瑟之乐”。一直到先秦和汉时瑟也是非常流行的著名的儒家创始人孔子也十分擅长鼓瑟即弹奏瑟,甚至独成一派称为“孔们之瑟”。《论语·先进》有载;“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等到了魏晋南北朝,瑟成为了伴奏相和歌(歌者自己击乐与伴奏乐器相和)的常用乐器。隋唐时期用于清乐(佛乐)。在之后则只用于宫廷雅乐和丁祭(祭祀孔子的日子)音乐。瑟据说原本的瑟有五十弦。那么为什么后来的瑟只有25弦了呢?在《汉书·郊祀志》中有说:“泰帝命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能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也就是说原本的瑟确实有五十弦但是由于素女所奏的乐曲太过哀伤导致泰帝禁受不住而将瑟砍成二十五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