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是古往今来在中华大地流传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神话人物之一,女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祖先神的女娲,在湖北竹山的传说家喻户晓,世代相传。女娲的故事、歌谣人人耳熟能详。女娲传说形式多样、题材丰富、语言原始、风物互映,留存着显著的早期神话人神一体的特征,彰显着鲜明的竹山地域文化特色。年12月,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女娲传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竹山县在古代属上庸国,这里的女娲传说主要内容有:女娲抟土造人,创造人类;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炼石补天,拯救人类;始制笙簧,教化人类。宝丰镇女娲山一带村民能讲女娲传说故事的可占村民总数的45%,能唱女娲歌谣的可占村民总数的15%。女娲传说代表性传承人王义富一人就能唱10首女娲歌谣,并出有专集《女娲山下彩旗飘》。
在民间艺术中,表现女娲传说的作品数不胜数,皮影戏唱本就达10个本头5出戏;舞台剧2出;民间剪纸作品幅,木雕20件,石雕10件,大型女娲铜像1尊、石膏像1幅、石像1尊;民间剪纸艺人喻少贞一人就有45件表现女娲传说的剪纸作品。在人们生活中的服饰、门帘、窗帘、桌布上表现女娲传说的剪纸和刺绣作品可谓比比皆是。在竹山县文化艺术界,艺术家们争相创作各种形式的女娲传说的作品,如大型舞剧《炼石补天》《天风竹影》、民间故事集《炼石补天》、论文集《女娲文化研究》、连环画《女娲的故事》等。女娲传说不但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化劳动的精品名牌。
女娲传说在竹山尤其是宝丰镇世代耳口相传,渗透在广大民众生活中。在竹山,在女娲山下,女娲传说的力量无与伦比。在人们的心里,女娲力量无穷,大则能补天,小则能铸锁(地名传说《女娲青铜锁》),女娲形象早已“世俗化”,化成了竹山人生活中的一员;人们在生活习俗(婚俗、节俗、丧俗、礼仪)里渗透了女娲传说的精神,使日常生活风俗化;在生产劳动、社会生活中,人们从日常语言、相互称呼、文化活动、地名风物等方面,无不体现出女娲传说在这里的生活化。
在竹山,由于女娲传说影响深远,女娲文化的发掘、弘扬被纳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世纪以来,形成了以女娲传说为代表的女娲文化热潮,并使女娲文化日趋社会化。它的人类学价值、文化研究价值、社会文明价值等,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体现。
(图来源于网络)
责编:贾亭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