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笙介绍 >> 正文 >> 正文

孟浩然南园之爱,同予者何人

来源:笙 时间:2023/7/13

孟浩然诗中随处可见的就是诗人的闲情雅趣,登高、垂钓、泛舟、访友论道、灌蔬艺竹,造就了诗人“骨貌淑清,风神散朗”的形象。南园也见证了他与友人的相遇相知。如《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一诗:“伏枕旧游旷,笙簧劳梦思。平生重交结,迨此令人疑。冰室无暖气,炎云空赫曦。隙驹不暂驻,日听凉蝉悲。壮图哀未立,斑白恨吾衰。夫子自南楚,缅怀嵩汝期。顾予衡茅下,兼致禀物资。脱分趋庭礼,殷勤伐木诗。脱君车前鞅,设我园中葵。斗酒须寒兴,明朝难重持。”秋季气候初寒之时,诗人卧病于家心中悲切,听着寒蝉凄切的鸣叫,想到自己梦难圆却已先衰的暮年之悲,愁绪笼罩心头。然而朋友的来访,且致己“物资”,使他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诗人“平生重交结”,他以“伐木”和“园中葵”等表示自己的重情重义。《诗经》中的《伐木》篇是抒写朋友间深厚友谊的诗歌,大家一起摆酒畅饮、尽情歌唱都在于表达这份真挚而热烈的感情,鸟儿尚且呼朋引伴,人更应该重视彼此间的深情厚谊。《长歌行》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主要是劝人及时行乐,在诗中写诗人欲与朋友共享珍馐的喜悦。在《送张祥之房陵》中有:“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日夕弄清浅,林湍逆上流。山河据形胜,天地生豪酋。君意在利往,知音期自投。”在《裴司士见访》中亦有“府僚能枉驾,家酝复新开。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谁道山公醉,犹能骑马回。”这都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的安闲静谧的热爱,他热爱家乡,也爱家乡水,描写家乡水的诗歌都注入了诗人的情感和诉求,“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日夕弄清浅,林湍逆上流。”

道出了他对家乡水的思念,在他泛舟于北涧之时发出的“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也表现了诗人深埋于家乡的情感,但是“五湖”一方面象征了他乡之水,一方面也象征了官场。诗人在既渴望又厌弃的矛盾交织的复杂情感中徘徊不前。在官场中孟浩然缺少朋友,但是在家乡他的朋友比比皆是,孟浩然诗《晚春卧病寄张八》云“……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

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诗中毫不掩饰的以“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表明了自己官场失助的窘境。自己空负贾谊之才,却一事无成只有填沟壑的悲哀。南园见证了他无尽的等待,见证了他的失路之悲。《山中逢道士云公》云:“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诗人以孔丘之厄比喻自己政治理想的落空。“物情趋势利,吾道贵闲寂。”仿佛是诗人已经习惯了田园居的生活,安闲静寂的生活给了诗人无比的轻松和快乐。他也曾经羡慕过颜回,“回也一瓢饮,闲哉常晏如。”

《西山寻辛谔》他羡慕这种怡然自乐、快然自足的生活,他有这样的条件,也很珍惜这种生活。《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旧游》云:“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徵君。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陶渊明虽然是孟浩然最想去效仿的,但这只是一种执念,让他无法完全放开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但是凡事都有利弊,这也激励了后世的文人积极求仕,不放弃自己,也不放弃理想。

家乡的山水、家乡的一草一木培养了诗人的志趣和气质,所以当他走出家乡登临他乡山水之时,也多以游览家乡山水的方式,多登高于山林,泛舟于水中,寻访志趣相投的朋友,倾听寺庙的钟声,遥远而又寂寥。孟浩然于南园不仅有田间水上的游览赏玩还有农事劳作,使得田园的恬淡清新更加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如其诗《田家元日》就是对他田园的劳作生活的写照。诗中有“田家占气候,共说此丰年。”田间耕种最重要的就是风调雨顺,如此才可五谷丰登获得好收成。

诗中虽然没有具体的劳动描写,但是他与农民对气候的谈论却也是回归了诗人的现实生活,也表现了他的尚农之趣。孟浩然诗中有很多对田家生产和生活的描写,描写生产劳作的有《田家元日》、《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等;表现农家日常生活的有《过故人庄》、《夜归鹿门寺》等。在田园之中孟浩然努力以陶渊明的志趣勉励自己,他希望自己能够像他一样完全放弃功名利禄。

《南山与卜老圃种瓜》云“不种千株橘,惟资五色瓜。邵平能就我,开径剪蓬麻。”“五色瓜”又称“东陵瓜”,诗人借邵平种瓜卖瓜的典故来比喻自己具备政治才能但却被埋没。《樵采作》云“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查拥,路险垂藤接。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薜衣。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诗人经常唱着歌上山采樵,但是采樵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游览,诗歌风格清旷,的确给人淡到看不见诗的感觉,这里不缺少诗人的审美感受但是缺少了农事诗最该具有的劳动者的心声,原因是他没有将自己完全的放置在一个采樵者的位置上。再如《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一诗是一篇描写田家生产劳动的诗歌,雷雨发作之时,诗人正在东陂田间劳作,在春事繁忙之际,雨水来袭给农民平添了喜悦,诗人也一起与大家谈论起了土地。“予意在耕凿,因君问土宜。”这也许是诗人应时之作,也许是他心中真实的表达。

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农家劳作场景的静谧与祥和,也许他一直追求的政治理想只是时代的感召,是迫于生计以及以此来实现自己价值的不得已的选择。然而,孟浩然的真实劳作并不多,他更喜欢的是田园的安闲静谧,他没能切身的体会农事带来的辛劳就不会真实地感受农民被剥削压迫的艰辛生活,这是他诗歌中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揭示的主要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