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笙优势 >> 正文 >> 正文

以礼待之,以乐感之,从关雎钟鼓琴瑟谈

来源:笙 时间:2024/12/26
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www.xxzywj.com/

《诗经》开篇《关雎》描写了一个少女在河边采摘荇菜,一个翩翩君子触景生情,对“窈窕淑女”开始了“寤寐求之”。

采摘荇菜的少女显然属于哪家世族的鬟女,对于贵族的示好,是有所警惕和顾忌的,所以她依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根本不理会想来搭讪的君子。

几日来,君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思恋少女到相思成了灾。忽而一夜听到家里鼓瑟吹笙,顿时来了灵感,何不““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呢。

第二天,他带来了一个乐队到河边。随着音乐奏起,君子展开了歌喉:美丽的姑娘啊,我倾慕你已许久。求你不要再采那荇菜,抬起头,看看我可否?

君子以琴瑟来亲近她;敲起钟鼓来取悦她,是否能打动少女的心呢?

正如《礼记·乐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意思是说,大凡音乐的本初,是由人内心的感动而产生的。

人内心的感动,是因为外物的触发使其这样的。

《乐记》又说,“唯乐不可以为伪”。音由心生,乐由情起,音乐是人最真挚的情感表达方式。

在我国先秦时期,礼乐是一种极其隆重,庄重的仪式。有《诗经·小雅·鹿鸣》唱:“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首歌谣就是王者用来招待贵客所颂唱的歌谣。

君子以钟鼓琴瑟对少女示爱,其情至臻,其心质朴,其诚可嘉!君子自降身价以当时最高的礼乐向少女求爱,足可感动少女的芳心。两情相悦,自是花好月圆时。

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大可治国,小可怡情。故而诗三百可吟可唱,后世之人更视为“经”——意在以礼乐规范社会秩序,约束人的行为举止。故而我国有“礼乐之帮”美称。

本文以礼乐解读《关雎》,旨在粗浅释义礼乐在我国古代的重要性。于今而言,乐往往有靡靡之音,恐乱人心神。无礼何来乐?无情,何必痛?礼乐之道,乃为大道,实不可轻。

又言:孔子之所以把《关雎》编撰在《诗经》之首,正是因君子对女子诚正无邪念,以礼待之,以乐感之,可谓“思无邪”的典范。

本文只窥得《诗经》一斑,欲见全貌,了解更多先秦时期古人的生活状态。下面这部《品读诗经》里有详细的解释。欢迎点击链接购买。

品读《诗经》图书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旗舰店¥47.2购买

如果您对我的文章有兴趣,请您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