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是《诗经·小雅》的首篇,是西周中后期的周宣王时代,宴会群臣宾客时所作的一首乐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在古人看来,鹿是山林之中的一种高雅的动物,顺性自然,见到美草,群鹿相呼同伴来分享,比喻国君所宴请的群臣嘉宾都是贤人,描绘出一幅君臣推心置腹、其乐融融的景象。
诗经·小雅因为蕴含了君臣之间相处之道的意象和意义,古人将《鹿鸣》作为国君宴请群臣的诗乐。后世科举取士,进士及第者参加皇帝宴请的“鹿鸣宴”,受到皇帝的亲自款待,是当时学人士子的梦想和荣耀。
鹿鸣宴君臣秩序
春秋战国,随着社会发生剧烈的变革,井田制瓦解,宗法分封制动摇,礼治的经济基础和血缘亲属基础遭到严重削弱,二者的合力促成了“礼崩乐坏”局面的形成。要建立一种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发展的统治秩序,只有寻求另一种途径和方式,于是成为了中国文化大发展和思想文化转型的时期,法、儒、墨、道的思想应运而生。
曲沃代翼在西周各诸侯国内部的政治局面非常混乱的情况下,“礼治”不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现象,“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虽有孟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但这只是儒家的理想局面而已,有识之士以满腔的热情一边深入思考,一边参与社会实践,视自己个人理念和社会价值为一体,纷纷提出自己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开始了后世学者所称道的先秦诸子之间的“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在对君臣关系方面提出“君不仁,臣不忠”,以及儒家亚圣孟子对君臣关系的论述,都表明在君臣关系中,君是主导的方面。君主对臣下是什么态度,臣下对君主就会是什么态度。
《孟子·离娄下》:“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韩非子人间悲喜剧
宋闵公,也被称为宋后愍公,春秋时期宋国第十七任国君,也就是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的伯父,宋闵公在位期间,宋国国势蒸蒸日上,相对还是比较能干,而且他手下也有一帮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其中文有太宰华督、大夫仇牧,武有南宫长万、猛获。
为人气量狭小,而且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嘲讽人,并且拿自己的大臣开玩笑。公元前年,宋、鲁两国交战,鲁军在丘大败宋军,史称乘丘之战。南宫长万是当时闻名于世的猛将和大力士,在乘丘一战中,被实力不及自己的鲁国第一猛士姬歂孙给活捉了。
乘丘之战后来,齐桓公派使者向周王室求婚,周天子命鲁庄公主持婚礼。因鲁庄公有主婚之功,齐、鲁二国也就化干戈为玉帛,和好如初了。没过多久,宋国发生大水,鲁庄公派使者前去慰问。宋闵公也派人前来道谢,并请求放回南宫长万,鲁庄公也爽快地答应。
南宫长万被释放回来后,宋闵公自恃跟南宫长万关系好,决定拿他开涮,对南宫长万说:始吾敬若;今若,鲁虏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以前我是很看重你的,也是很尊重你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要不是我,你现在还是鲁国的囚犯啊!”,大夫仇牧劝告宋闵公“君臣之间,必须以礼相交,不可游戏”。结果宋闵公偷笑道:“我和南宫经常开玩笑,大夫请放心,他不会生气的!”,根本不当回事儿。
开个玩笑周庄王十五年,周庄王姬佗染病驾崩,太子胡齐继位称王。当告传到宋国的时候,宋闵公正与宫中的侍从人员在郊外游玩。大家听说南宫长万有一绝技,便请求公让南宫长万现场表演一下。南宫长万在简单的助跑之后,把手中重达几十斤的长戟抛入空中达十余米,然后再用手接住,而身体安然不动,于是得到大家的夸奖。
万万没想到,众人的称赞之声冷落了宋闵公,使他暗生妒忌之心。为了找寻心理平衡,于是拿出自己的长项下棋,要与南宫长万比试,谁输了就罚一大杯酒,看来南宫长万棋艺不怎么样,一连输了五局,罚了五大杯酒,也醉到八九分了,心中依然不服,请求再下两局。宋闵公讥笑道:“你这囚犯输了那么多次了,怎么还要继续?”南宫长万心中羞愤不已。
一忍再忍宋闵公在得知周室已立新王,应当遣使前往吊唁贺喜。”南宫长万听后,想要借机立功,摆脱自己囚徒的恶名,于是便上前说道:“臣未睹王都之盛,愿奉使一往!”结果被宋闵公又一次嘲笑打击“难道我们宋国没有人了吗?竟要派一个囚徒当使者。”话音还没落地,身边的侍从们都不约而同地捧腹大笑。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可惜宋闵公犯了大错却不自知,
忍无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忍再忍的南宫长万愤怒已经达到了极点,再加上酒劲,指着宋闵公大骂道:“昏君,囚犯能杀人,信不信我现在就杀了你?”宋闵公没想到南宫长万当真了,竟然出言不逊。顿时也大怒道:“你这死囚犯!怎敢这样无礼!”说完便去抢长戟来刺南宫长万。南宫长万举起棋盘就朝宋闵公砸去,当场把宋闵公打倒在地,跨骑在宋闵公的身上,攥拳对宋闵公脸部猛击,一直到宋闵公浑身瘫软、一动不动……卒。弑君的南宫长万也没落个好下场的,最终被凌迟处死。
礼乐是什么
古人说的礼就是行为规范及其仪式,乐就是配合典礼仪式所具备的与之相应的舞乐。广义指一整套社会制度。西周初期,体现在经济上的主要是“井田制”,也就是土地国有制,天下土地属周天子所有,其它人只有使用和继承权,没有买卖处分权。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体现在政治上就是奴隶制下的宗法制,包括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基础。礼体现在社会文化生活上,主要包括吉、凶、军、宾、嘉五礼,分别指有关祭祀、丧葬、军旅、朝觐盟会和婚冠喜庆等方面的各种规范及其典礼仪式。
孔子授礼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其表现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妇不妇,皆失其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都没个人样,也没个规矩。西周灭亡后,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悲剧不断上演,而且已经完全不顾君臣名分,出现了“以臣召君”的事件,各种僭越行为也堂而皇之地出现,井田制也不断遭到了破坏,经济基础也动摇了,所以孔子口中“礼崩乐坏”的局面已达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
周天子分封后记
在古代人们的观念中,天是万物的主宰,自然也是人间法则的根据,礼就是天道在人间的体现,赋予礼以神圣性、合理性,这样就树立了礼作为天地法则的权威。文公十五年鲁国季文子说:“礼以顺天,天之道也”。礼不仅在关系到国家利益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渗透到人们的内心深处成为固守的原则。
春秋战国时代,面对从霸道代替了王道,继而诸侯争雄,道德的劝诫已经无能为力,可谓历史不可逆,月盈必亏,盛极必衰,况且新的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历史也会在动乱中走向进步。可笑又可怜的一代国君,完全不顾君臣之道,就这样死在自己的不当的玩笑之中。如果没有上下级之间互相爱护、对等的关系,那么必然会有裂痕,任何关系都不可能维持下去。所以君王不仁爱,臣子不忠诚,到头来谁都玩不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