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究竟什么才是幸福呢?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幸福的标准因人而异,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幸福的标准。其实对长大的我们来说,幸福更多的是一种心态,满足就幸福。《增广贤文》作为古人包罗万象的启蒙读物,收录的哪些格言可以作为幸福的体现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一、夫妻相好合,琴瑟与笙簧。
译文:夫妻之间和和美美,就像琴瑟与笙簧一样音韵和谐。
读该句不禁令人想到“琴瑟和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美好词语。这应该是世人都追求的幸福了,夫妻和睦是人生高境界的幸福。和谐的夫妻关系是个人幸福的保障,也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力量。夫妻恩爱和合,婚姻美满,是普通人尤其是女子一生都梦寐以求的幸福。
二、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译文:秋天到了,漫山遍野都是秀丽的景色;春天来了,到处都弥漫着花香。
本则描述时至花开的自然状态,透露出岁月静好的满足之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体悟。江山风月,本来没有固定不变的主人,闲者便是主人。只有具备了闲适的心境,人们才能对自然美的千姿百态达到真正的审美把握和艺术享受。正如宋释绍昙在禅诗《颂古》中写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首禅诗可与这两句遥相呼应。这种清净淡泊之心,是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时至花开,欣喜品味,实乃人生一大幸福。
三、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堂(一作“道院僧房”)总不如。
译文:竹子做的篱笆、茅草做的房屋,风景很美;道士住的道观、僧人住的寺院总比不上它。
本则描述了一种理想的居处。竹篱茅舍虽然简陋,却有着生活的安逸;僧院道房虽然严整,却充满了出世的孤寂。因此,作者不羡慕僧院道房,而欣赏竹篱茅舍。从某种程度上,这也可以看作一种“入世”的观点,表达了作者对清新自然的乡野生活的向往。“竹篱茅舍”的意象在诗词里反复出现,如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元白朴《天净沙·冬》:“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这些都传递了乡村生活的情景。另一方面,竹篱茅舍也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志趣。如宋王淇在《梅》中写道:“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