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笙资源 >> 正文 >> 正文

花间集中艳词颇多,为何南唐中主的

来源:笙 时间:2023/1/12

王国维说真正懂词的人,会看到“菡萏[hàndàn]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句话的高明,而不懂词的人,才会喜欢“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一句,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关于这首词的传统与传说

五代十国时期闺怨的传统。李璟《摊破浣溪沙》这首词是一首“伶工”之词,写的是古代女子的闺怨。古代女子是不能出远门的,而男子又不能宅在家,这样的传统就使得“封建社会女子”注定每日思念丈夫。因此当时流行歌曲都是写的这类内容。“艳词”虽没有什么流传价值,但是王国维却说这首词有屈原的“美人迟暮”之感。

李璟写此词的传说。李璟是南唐中主,也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但是却文采飞扬(宰相冯延巳、后主李煜都是如此),他们在朝廷里面经常饮酒作诗。当时在朝廷中有一个著名的乐师叫王感化,当时李璟写了这首词就交给王感化演唱。从《花间集》开始,给歌姬舞女写的词,都是美女爱情。

《花间集》是什么“东东”?

《花间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作品内容多写上层贵妇美人日常生活和装饰容貌,因为女人素以花比,所以写女人之媚的词集,就称为“花间集”。

诗歌赏析

菡萏[hàndàn]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菡萏[hàndàn]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荷花香气消减即将凋零,荷也是残破不堪。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不由使人生愁上。西风刮过后,美好的春光将同荷花的清香,荷叶的翠绿,以及赏花人都将一起憔悴,令人不忍心再看。

“菡萏”[hàndàn]就是荷花,《尔雅》中曾解释“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荷的花就是菡萏,荷的果实就是莲子,荷的根就是莲藕。秋天的荷叶,跟其他花的叶子不一样,它不是落叶,而是叶子会在枝头破裂。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昨天晚上下了细雨)在细雨迷朦中,与日夜思念的丈夫相见了,醒来却发现这只是一个梦,丈夫仍在遥远的边塞。(没有办法派遣心中的孤单)于是在小楼之中开始吹起玉笙,因为思念,眼泪不止,但这离恨怎么会有限呢?无可奈何,只好独倚栏杆。

相传玉笙这个乐器只有在暖的时候,吹起来才好听,而诗中女子寒夜吹玉笙,悲凉至极。李商隐曾有一首诗写道“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为证。闺中女子爱登高望尽天涯路,看先生回来了没有。于是也有“只缘君在南山南,日日夜夜望南山”的说法。鸡塞即“鸡鹿塞”。古塞名,是古代贯通阴山南北的交通要冲。汉时筑城塞于此。后亦泛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这首词,为何被看出来有屈原“美人迟暮”的意思?

王国维说:不懂词的人才喜欢“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只有懂词的人才喜欢“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这句,因为它大有众芳污秽,美人迟暮的意思。

之前王国维就认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众芳污秽,美人迟暮”的说法,也就是说,王国维把所有感叹春去秋来,容颜易逝的句子,都认为是有“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意味,都是“美人迟暮”“众芳污秽”。小编总觉得如此附会,并不太好。

意爱笑:意而爱,爱而笑,笑而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