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公主30岁忽然暴亡,令李唐皇室深觉蒙羞,关于她的死因,甚至有点难以启齿。
据说唐高宗李治怀疑,新城公主是被驸马家暴而亡的,不久唐高宗就处死了驸马爷韦正矩。
新城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同父同母的亲妹妹,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最小的一个孩子,因此,她得到李世民和李治两代帝王的独宠。
新城公主虽然得到两代帝王宠爱,婚姻之路却极为坎坷,一生换了三个驸马,30岁又突然不明不白死了。
悲痛欲绝的唐高宗,逾越皇家礼制,以皇后之礼为妹妹下葬,还把新城公主陪葬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让父母陪在妹妹身边,继续呵护疼爱妹妹。
后来,由于妹妹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唐高宗越想越生气,令人毁掉了新城公主陵墓壁画中宫女的脸庞。
或许是李治认为,这些宫女没有尽职责保护好公主,没有脸陪在公主身边。
以皇后礼出殡,新城公主一生都是这么受宠过来的
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共生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
唐太宗是千古明君,长孙皇后是千古贤后,他们还是一对特别好的父母,宠儿女宠得无法无天。
新城公主是七个孩子里最小的一个,所以最得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宠爱。
由于新城公主刚出生没多久,长孙皇后就驾崩了,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对自己这个幼女特别的疼爱。
又由于唐太宗其他的嫡女去世得较早,只有城阳公主和新城公主活了下来,所以李世民疼爱新城公主,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公主。
关于新城公主有多受唐太宗宠爱,举两个例子就够了。
一,新城公主八岁那年,得到自己第一个封号衡山公主。
为什么这个事儿能反映出她特别得宠呢?
《唐六典》:“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
意思是,唐朝规定,一般封公主,不能用名山大川来做封号。
可是唐太宗太宠爱自己这个小女儿了,宁肯逾越规定,也要用南岳衡山,作为新城公主的第一个封号。
二是,新城公主八岁第一次获得封号,就一并获封了“汤沐邑”。
所谓汤沐邑,是指国君、皇后、公主等受封者收取赋税的私邑。
对于公主来说,只有及笄出嫁时,才能获封汤沐邑。
而新城公主只有八岁,第一次获得衡山公主的封号,唐太宗就赐给她汤沐邑,已经超越了一般公主。
可见唐太宗对她的宠爱,非常的特殊,远远超过其他女儿。
不但如此,唐太宗为新城公主选择的驸马,也都是朝廷里的大家族。
第一个是魏征的儿子,第二个是长孙皇后娘家,长孙家族的子弟,无论哪个家族,都在朝廷里举足轻重。
新城公主作为唐高宗李治的嫡亲妹妹,也同样受到唐高宗的特殊疼爱。
新城公主第二段婚姻失败以后,意志消沉,心情低落,身染沉疴。
作为哥哥的唐高宗,心疼得不行,立刻又给她寻觅新的驸马爷,以使她振作起来。
同时,唐高宗专门为新城公主建造一座祈福的寺庙,为新城公主祈祷,让她快些痊愈。
新城公主死后,唐高宗更是悲痛欲绝,以至于他迁怒驸马,不久就将驸马爷弄死。
李治还下旨,以皇后之礼,将新城公主陪葬于唐太宗的昭陵,让父亲母亲,去抚慰她受伤的心灵。
唐高宗之所以将妹妹以皇后礼出殡,是兄妹情深,是唐高宗希望突然暴亡的妹妹,能在死后哀荣备至。
新城公主婚姻之路坎坷,暴亡原因隐藏其中
新城公主八岁时获封衡山公主,新城公主这个封号,是唐高宗李治后来给她改封地。
唐高宗李治之所以给她改封号,是因新城公主第一次成婚,唐高宗特别地改封的。
第一个驸马,未成婚就夭折了。
既然唐太宗李世民如此疼爱自己的小女儿,不用说,他一定会在最亲信的臣子的家族中,为新城公主选择驸马。
唐太宗当时最宠爱的臣子是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魏征,被称为大唐第一诤臣的魏征。
可是,此时的魏征,已经病入膏肓了。
李世民带着太子李承乾和新城公主,亲自到魏征的府邸,看望重病的魏征。
李世民问魏征还有没有什么遗言,魏征说,他只担心大唐的江山社稷。
李世民看魏征临死之际,还在为老李家尽忠操心,一时间非常感动。
李世民把身边的新城公主,拉到病榻上的魏征面前说,老魏,睁开眼看看你的儿媳妇吧。
就这样,李世民把新城公主许配给了魏征的长子魏叔玉,这一年新城公主只有九岁。
可是,魏征死后,关于他的谣言,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
有人说魏征死前跟谋反的侯君集和杜正伦仍有牵连,这两个人都是魏征举荐的。
有人说魏征把他进谏的言论,全都抄在了小本本上,反复观看抄写,表彰自己的功绩。
李世民听到这些谣言后非常气愤,他觉得魏征也不是那么忠心的忠臣。
最后气得这个一代明君唐太宗,竟然取消了女儿跟魏家长子的婚约。
就这样,新城公主的第一次婚姻,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第二个驸马,新城公主的爱情,被政治斗争拆散。
又过了几年,新城公主已经十五岁,到了及笄的年龄,也就是出嫁的年龄。
经过这几年的精挑细选,唐太宗为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又选了一个新的驸马。
新驸马叫长孙铨,是长孙家族的子弟,跟新城公主还有很深的亲戚关系。
他是长孙皇后的堂弟,也就是新城公主的堂舅。
长孙家族是个大家族,出了不少人才,前面已经娶了三个公主了,在朝廷里有很大的影响力,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关陇集团,长孙家族也算其一。
长孙皇后有个亲哥哥,叫长孙无忌,是唐太宗的左膀右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排名第一。
更重要的是,这一年,唐太宗已经病得很重,长孙无忌是他的托孤大臣之一。
所以,唐太宗把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嫁给长孙诠,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政治考量。
唐太宗为了在死前见证女儿第一次嫁人,抓紧时间准备婚礼,可是,唐太宗还是没碰过老天爷,婚礼只准备了一半,他就驾崩了。
新城公主的婚礼不得不中断,也可见新城公主的婚姻之路,预伏着不少的坎坷。
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唐高宗李治继位,他也很疼爱自己的妹妹,为了让妹妹尽早完婚,李治派人继续准备婚礼,打算一年服满之后,就让妹妹成婚。
结果,李治的疼爱爱妹之举,遭到臣子的反对,因为,按照古代的规定,父母去世,子孙要守孝三年,三年之内,子孙不能嫁娶。
这是最大的礼法,李治虽然贵为皇帝,也不敢逾越,只好等到三年服满之后,才让妹妹嫁给了驸马长孙诠。
当然,李治既然疼爱妹妹,就特意给了妹妹新的封号,将衡山公主改成了新城公主,并在物质上大大地满足了妹妹,为她的汤沐邑增邑五千户。
别看驸马爷长孙诠是新城公主的舅舅,实际上他比新城公主还小了两岁。
所以新城公主这段婚姻,既是甥舅恋,又是姐弟恋。
难得的是,这虽然看起来是一桩政治婚姻,可公主和驸马小两口却夫妻恩爱,琴瑟和谐。
新城公主墓志上记载他们的夫妻生活说:“调谐琴瑟,韵偃笙簧。标海内之嫔风,为天下之妇则者矣。”
现代社会,关于男女的爱情,有七年之痒的说法,是说男女的爱情,到了第七个年份,会遇到破裂的危险。
新城公主和长孙诠的爱情,也没撑过七年,只不过,他们的婚姻,不是从内部破裂的,而是被外部的政治斗争拆散的。
唐高宗李治当皇帝以后,面对着关陇集团的巨大压力,尤其是两个托孤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左右着朝政。
于是唐高宗李治联合皇后武则天,对关陇集团和这两个大臣进行了一番反击和打压。
长孙无忌遭到武则天的亲信许敬宗的诬陷,被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
长孙无忌倒台,长孙家族自然受到牵连,长孙诠也同样被流放巂州,后来被当地的官员杀害。
长孙家族被目为叛党,新城公主作为长孙诠的妻子,虽然没跟着一起流放,按照她的墓志铭所说,也暂时跟长孙家族划清了界限,没有明目张胆地反对自己的哥哥和皇权。
然而,新城公主此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她虽没有直接表现出对哥哥的怨怼,却似乎对哥哥的行为很不满。
此后,新城公主便心情郁闷,日渐消沉。
她不沐浴,不梳头,以这种方式抗议唐高宗李治,甚至到后来,新城公主渐渐地染上了病。
第三个驸马,面对新人想旧人,突然暴亡,是病死还是家暴?
唐高宗毕竟疼爱妹妹,斗争归斗争,亲情归亲情,李治觉得,既然我把你的驸马给流放了,导致他被杀,我再给你找一个新驸马就是了。
同时,李治也不忍心妹妹因自我消沉而身染重病,还专门给妹妹建造了一座庙宇,为妹妹祈福,希望妹妹早日康复。
这时候,新城公主同父异母的姐姐东阳公主,做起了媒婆,向唐高宗举荐了韦氏家族的韦正矩。
韦氏家族原来是太子李建成的人,李建成死后,这个家族逐渐失势,不知道东阳公主为何要举荐韦正矩。
无论如何,唐高宗同意了,如此,守寡了一段时间的新城公主,嫁给了韦正矩。
据说新城公主还想念着死去的前夫长孙诠,所以他跟韦正矩的婚姻,便不如上一次那么美满幸福。
韦正矩倒是靠着当上驸马,突然飞黄腾达,不久就由奉冕大夫升为正三品的殿中监,一下子连升八级,可谓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新城公主死因不明,坊间流传驸马失礼
然而,到了新城公主三十岁这年,她突然得了重病,坊间传闻,说韦正矩对公主有失礼的地方,甚至后代流传说韦正矩对公主家暴。
然后这年二月,新城公主突然病死,唐高宗都没反应过来,在此之前,他还在修建寺庙给新城公主祈福。
所以,唐高宗李治认为,驸马爷韦正矩对公主的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便将韦正矩交给法司审问,韦正矩却无话可说,什么也没抗辩,最终气愤到极致的李治将韦正矩杀了。
从前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来,唐高宗是非常疼爱自己这个妹妹的,所以为了彰显妹妹死后的哀荣,他下令将新城公主以皇后之礼出殡,并陪葬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唐昭陵。
实际上,新城公主应该是思念前夫,心思过于郁结而亡,跟韦正矩没太大关系,毕竟,新城公主是两代帝王都宠爱的掌上明珠,堂堂大唐公主,韦正矩无权无势,绝不敢对公主失礼甚至家暴。
后来,唐高宗还让驸马韦正矩跟新城公主合葬,至少这证明,唐高宗不再认为是韦正矩害死了新城公主。
但是,新城公主毕竟刚刚三十岁就染病身亡,她身边那些宫女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或许李治认为,她们没有尽到照顾好公主的职责,
所以,据说李治曾经让人将公主陵墓中这些宫女的壁画的面部毁掉,使她们无面目面对公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