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祖先,是华夏、东夷、南蛮的共祖,而且也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女娲在上古神话中流传最广的有两个传说,一个是炼石补天,另一个是抟(tuán)土造人。先来看看这个传说:
自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死后的盘古身体化作了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天地间因此而变得欣欣向荣起来,女神女娲从亘古中醒来后,在这样的世界里徘徊,沐浴春风雨露,可是突然有一天,女娲感觉缺少了什么?为何世界如此寂寞?毫无生机?过了许久,女娲恍然大悟的发现,原来,这个世界缺少了万物之灵——人类。女娲不愿意如同盘古般最后坐化于世界中,便想创造出一种生命。一个偶然的机会,女娲来到了河边,看着清澈的河水倒映出了自己的身影,于是,她抓起了地上的黄土,照着自己的形貌,揉捏出了一个小人,当把这个黄土做的小人放到地上后,这个小人便有了生命,女娲看着自己造的人,十分的兴奋高兴起来,于是便不断的找来黄土和河水,一个接着一个的人类被创造了出来,但是这样的速度太慢了,于是女娲便顺手拉下了山上的一根藤枝,搅拌上了泥浆了,向地面挥洒而去。结果,泥点溅落的地方,也都变成了一个个活蹦乱跳的人,最终,这片土地上不再沉寂,到处充满了人类活动的踪迹,从此变得生机勃勃。女娲同时教会了人们生活繁衍,男女相配,又创造了瑟、笙簧、埙等乐器,令人们生活丰富多彩起来。许多年过去,天地间发生了一场最大的灾难,支撑苍茫天穹的东西南北四方天柱山轰然倒塌,从而天空塌陷,崩开了一条巨大的裂口,天外的神火和天水从裂缝中灌入人间,熊熊烈火燃烧,洪水到处泛滥。各种猛兽恶禽肆虐人间。女娲看着这人间惨相,心中悲戚不已,于是她从江河湖海中寻觅五色石子,共计三千六百五十万颗五色石,又从四方取来芦柴,通过不停的煅烧,炼满九九八十一天之后,把它们全部补在了苍穹之上的裂缝处,补完天上的窟窿,又将烧完的芦柴灰阻塞了横流的洪水,大地恢复了原貌。天地仍然不够稳当,她又找来一只巨鳌,断其四足,代替之前的撑天柱,从而稳固大地。随后女娲杀死了凶恶的黑龙,赶走了恶禽猛兽,从此灾难得以平息。——以上故事见于《风俗通义》、《淮南子·览冥训》
这便是女娲的神话传说,当然,民间传说有许多种,这里只是列出了其中的一种而已,也是流传较广的一个版本。
女娲抟土造人和《圣经》中记载的上帝造人是不是很像,都是用泥土造人,只不过上帝在创造世界的最后一天,用泥土造了亚当,而又用亚当的肋骨造了夏娃,并安顿在了伊甸园,便不管了。相对于《圣经》中的上帝,女娲相对就要辛苦得多了,先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捏人,之后太累了才拿了藤条批量造人。《太平御览》中说道,富贵者,就是女娲亲手用黄土捏出来的人,而贫贱者,就是用藤条挥洒而出的人,虽然都是女娲的子孙后代,但是还是有所区别。
另一种说法就是,伏羲女娲均为人面蛇身,即为血亲又为夫妻,传闻先是洪水肆虐人间,伏羲女娲逃生后抟土造人,创造万物。女娲不但是人类开天辟地的祖母,同样也是人类的始祖母。
以上的说法均源于古代人民的崇拜和信仰,女娲的时代是母系社会,而女娲的形象则代表了当时古代氏族的部落首领,意为圣母。处于那个时期的人们,大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而伏羲的出现,则说明了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的一个历程,推出伏羲这样的始祖,为了降低母系社会的影响力,作者人文始祖伏羲中有概述。
之后的女娲补天的故事,主要是为了说明农耕时期治水的重要性。目的就是为了平息水灾和治理水患。
我国在河北省有一个娲皇宫,位于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是全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是全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始建于北齐,也就是公元年到公元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神话传说中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有空的朋友可以去游览观光一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