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笙前景 >> 正文 >> 正文

圈层视界彭水苗族有群娇阿依

来源:笙 时间:2022/12/3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www.xxzywj.com/

“山歌不唱呃,就不开怀啰,娇阿依;磨儿不推就不转来哟,酒不劝郎呃,就郎不醉哟,娇阿依……”这是彭水苗族民歌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娇阿依》。“娇”,谓之娇嫩、亲昵,是对歌时对对方的昵称,“阿依”则是苗歌中的衬词,“娇阿依”寓意着能带来美好生活的女子,这寄予着彭水人美好的愿景。

一、千年彭水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片土地就孕育出了巴蜀最古老的“黔中文化”。隋开皇十三年(公元年)彭水县开始建制,历史上有了彭水县的影子。唐朝时期,彭水渐渐成为了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在黄庭坚的笔下,彭水的山川云雨壮阔绚丽,恢宏大气,四海一家气度非凡。

二、啊咿啰咿娇阿依

彭水的山川养育了秀美的姑娘。“花不逢春不乱开哟天上有雨哟,就又不落哦娇阿依,情妹儿有话又不说哦你是好是歹哟,就说一句儿啰娇阿依,等我回去心底落哦凉风绕绕哦,又天要晴啰娇阿依......”“娇阿依”不仅是一首歌,也是苗族温婉美丽的女子。

苗族喜银,走在彭水,常被迎面而来娇阿依身上的银饰晃了眼。她们身上所穿戴的银饰厚重,头戴有半人高的苗族大银角,上面雕刻着二龙戏珠,龙身龙尾玲珑剔透,栩栩如生。银角的两端插上雪白的白鸡羽,鸡羽随风摇曳,使得银角更为高耸,巍峨壮观中兼有轻盈飘逸之美,颇有古风之韵。耳环挂上三四只,项圈戴三四件,服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银铃叮叮当当,随着起舞而响动,尽显少女的妙曼。

《诗经陈风宛丘》:“坎坎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诗人在鼓声喧闹的宗教祭典上,爱上了那位插着美丽鹭鸶羽毛轻歌曼舞的巫女。娇阿依们身上的银饰组合部件繁盛之时有数百之多,重叠繁复,呈现出一种繁缚之美,大气端庄。她们深信,佩戴银饰在身,能够避邪驱毒,驱除瘟疫,是神的旨意,更能够带来光明和浩瀚前景。

三、孟岁跳月,芦笙不休

“每孟岁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合唱,并肩舞蹈,终日不倦。”苗族能歌且善舞,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重庆彭水自治县的蚩尤九黎城都会举办盛大的苗族踩花山节。在这一天,娇阿依们头饰佩戴银角银帽、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或七人一组或十人一队,呈三人一横排、四人一竖排的长方阵,手挽着手,踩着乐曲的节奏,轻轻地摆动着身体绕圈而舞。裙裾翩翩,银铃轻响。

《诗经》中说:“君子阳阳,左执簧。”苗家儿郎身着鲜艳的苗族服饰,吹响芦笙,弹奏胡琴,为娇阿依们伴奏。年轻男子和女子对唱山歌,互诉衷肠,将千千情丝都融进了声声音符之中,这种热情奔放而又婉转含蓄的相好方式,是彭水苗族人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

盛大的庆典一直持续到月儿高挂。“晓妆斜插木梳新,斑驳花衣紧裹身。吹动芦笙铃响处,陌头踏月唱怀春。早筑霜场合牡牛,争言善祝赛丰收。童男童女齐施彩,嘹亮芦笙舞不休。”他们歌颂生活幸福,歌唱山川俊美,清丽高亢的歌声传遍山野,绵绵情思在峡谷中悠荡。

勤劳智慧的苗族娇阿依,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完美演绎出彭水绚烂多姿、美丽迷人的民族风情。

(文章系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