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笙前景 >> 正文 >> 正文

打造文旅融合IP,吉县人祖山女娲补天

来源:笙 时间:2022/8/30

文旅融合,重在文化塑魂与景区建设的结合,景区雕塑IP便是增强游客记忆的一个点。日前,吉县祖山“女娲补天”巨型塑像揭幕仪式举行,进一步强化了女娲造人始祖的文化形象,重现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崇拜的文化内涵,对提升景区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年6月10日,“女娲补天”巨型塑像揭幕仪式于人祖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广场隆重举行。女娲是传说中的上古女神,在洪水泡天、人类几近灭绝的时刻,她与伏羲问天成婚,重新创造化育人类,并“始置婚姻”、教民渔猎耕稼、“养牺牲以供庖厨”、制作琴瑟笙簧,使人类得以生存发展。

早在年人祖山之巅的女娲石上就出现了一尊“女娲补天”雕塑。该雕塑高1.6米、宽0.6米,重达两吨,由山西临汾嘉华艺石材有限公司捐赠,雕塑寓意先祖女娲炼石补天默默地守护着这方土地的子民。

传说中,水神共工一怒之下撞向了撑天的不周山,刹那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为了拯救生灵,女娲娘娘斩下巨鳌的四肢,撑起了摇摇欲倾的苍天。她站在灵石(也就是现在的补天台)上,怀抱炼好的五彩石,飞向苍穹补住了破损的天。

年8月13日到10月9日,山西吉县组织专业考古人员对位于人祖山伏羲殿和娲皇宫进行文物清理,考古人员在娲皇宫共清理出彩塑3尊,木函残片15块,还有两块人类的头骨盖残片。吉县县政府和景区开发投资方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一致决定将骨头送到北京的权威机构去检测,根据北京大学最新的碳14鉴定检测,结果显示这两块骨头距今约有年的历史,于是很快由吉县当地著名专家,国家一级编剧李思义撰写:《我县人祖山发现年前“皇帝遗骨”》的新闻通稿,声称吉县人祖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很可能属于传说中的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专家认为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社会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求,所以这个无疑是明朝人认为的娲皇遗骨。

成都爬墙熊猫

重庆LOVE.FOUND

深圳「BubblecoatElephant」

雕塑在商业场景、景区等地的应用,可以吸引游客流量,形成拍照留念记忆点,增加知名度。为了纪念中华民族之母女娲的丰功伟绩,弘扬女娲的创新、无畏、献身及福民之精神,亦为丰富景区文化内涵、提高景区的美誉度,由耿世文先生创意,知名雕塑艺术大师李志正先生设计雕造了“女娲补天”塑像,竖立于女娲、伏羲的早期生活之地人祖山。该像造型奇特、庄重、含义深刻,是“人祖文化”的形象载体,也是人祖山景区的大文化标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494.html